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急性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传统的治疗手段仍不能迅速确切地控制疼痛;同时还有9%-34%的患者遗留神经痛。60岁以上的老人此并发症甚至高达50%-75%。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较严重的神经病变,其发病机理目前仍未完全清楚,但是如何迅速、有效地控制疼痛,达到良好的生活、睡眠环境,是皮肤科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作者采用发泡疗法配合蛇药片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经临床观察发现其对缓解甚至治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疗效,现对其操作技术及药物选择等做进一步探讨,观察对治疗目的的实现情况,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可行性及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资料和方法] 所有病例均为2004年9月-2005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病人及住院部收治病人,共60例,肋间神经受累38例,三叉神经14例,其他8例,皮疹愈后疼痛持续时间1-108个月,平均8.79个月。位于三又神经支配区者疼痛尤为剧烈,将所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发泡配合蛇药片外敷疗法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和局部皮损内药物注射疗法组(以下简称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6-93岁,平均年龄56.8岁;对照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2-89岁,平均年龄55.36岁;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长短、病情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方法为随机分组对照,分别按照相应的方法施术治疗,每做一次治疗为一个疗程,按止痛效果、痊愈率、疗程多少和随访半年后进行疗效评定,通过观察结果评价发泡配合蛇药片外敷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观察时点] 疗效评价标准:①神经痛程度VAS评分标准:采用视觉模拟尺度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即以长度为10cm的标尺两端(0-10,每1cm代表1分),0为无痛,10为剧痛,分别代表最好和最差,让患者取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位置,医生读出分数,VAS评分为1-3分者为轻度疼痛,4-6分者为中度疼痛,7-10分者为重度疼痛。②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修订综合疗效标准”。尼莫地平法:疗效率=(治疗前分值-治疗后分值)/(治疗前分值)×100%。临床痊愈: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率≥95%;显效:疼痛明显改善,疗效率≥70%;有效:疼痛好转疗效率≥30%;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疗效率<30%。 观察内容:观察期为入院后或门诊治疗开始至出院后或门诊终止治疗后半年。观察指标:①两组间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及半年后随访神经痛程度VAS评分;②止痛即刻起效时间(h):第一次治疗后疼痛减轻30%以上所需的时间;③疼痛开始缓解时间(d):疼痛恒定减轻30%以上所需的时间;④两组间治疗后痊愈率与总有效率的比较;⑤两组间治疗后痊愈所需疗程次数比较;⑥年龄、病程、病情与疗效的相关性观察。 [结果] 结果显示:①两组治疗前疼痛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可比性;治疗后1-2周两组间疼痛减轻程度有显著差异性(P<0.05);②治疗组临床痊愈所需疗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③半年后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远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两组间治疗后止痛即刻起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⑤两组间治疗前后痊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⑥相关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