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汛期降水日变化特征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l6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利用拉萨站2005—2017年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和1969—2017年逐12 h降水观测资料,在分析该站汛期(5~9月)降水(降水量、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日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谐波分析方法,讨论了逐月小时降水的日循环信号,比较了拉萨站与高原其他代表站的日变化差异;其次根据逐小时地面气温、风速(10 min平均)、逐6 h云量、逐12 h探空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进一步分析了相关要素与拉萨降水日变化的关系,最后利用MICPAES资料,对降水的典型个例进行了诊断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拉萨汛期小时降水日变化呈现“单峰型”结构。不同类型降水之间的日变化存在差异,其中短历时降水的日峰值出现在下午到前半夜,而中历时和长历时降水的日峰值出现在后半夜;微雨白天和夜间均易出现,中雨主要集中在夜间。近49 a(1969—2017)拉萨汛期昼夜降水量显著增多,降水强度显著增强,而降水日数无明显趋势。(2)拉萨降水日变化为全日周期,其中盛夏(7~8月)期间的日循环信号最强,振幅也最大;对比高原其他地区,拉萨日喀则一带的日循环信号最强且最稳定。(3)降水日变化与气温、风速、总云量的距平日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中,气温和风速距平的日峰值出现时间提前于降水峰值时间2h;昼、夜雨量与大气可降水量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20:00时大气可降水量和夜雨量的相关系数最高。拉萨夜雨特征明显可能与环流日变化有关,从500 h Pa距平风场上看,白天西藏高原基本以反气旋环流控制不利于降水天气出现,夜间以气旋环流为主易出现降水天气,且环流日变化最明显的区域位于拉萨日喀则一带。(4)根据天气个例诊断分析发现不同个例之间高空和地面气象要素日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夜雨日在20:00时拉萨附近出现了明显的切变线且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气温和云量上也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昼雨日和无雨日无这种特征。
其他文献
植物叶片是有机化合物产生的重要植物器官,它将光能转化为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能以供植物生长发育使用。叶片衰老伴随着叶绿素降解、活性氧积累上升、植物激素水平发生变化、衰老相关基因表达量上升,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大分子降解等。逆境常常加速植物叶片衰老,导致作物减产。延缓植物叶片衰老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也有助于延长叶菜类蔬菜货架期。褪黑素首先在动物中发现,参与调节动物的昼夜节律、免疫、生殖等重要生理活动。
并联机构因具备精度高、刚度大、承载能力强和动态性能好等优点而成为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的热点,在精密定位、运动模拟、物料取递、动作操作器、微动机构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不同的应用领域对并联机构的特性有不同的要求,当并联机构作为运动模拟器时,往往具有很大的外部载荷、很高的能量消耗。本文基于某工程实际项目,设计出一种具有良好承载能力、刚度特性和动态性能的可实现运动动作模拟的三自由度4-PRR冗余重载并
日粮纤维是一种在小肠内不被消化吸收,但可在大肠被发酵的碳水化合物。近年来研究表明,日粮纤维具有促进肠道蠕动、肠道发育,改善糖脂代谢,提高畜禽肉品质的作用。菊粉是一种可溶性日粮纤维,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吸水性,能值低等特点。菊粉可选择性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也可改善动物糖脂代谢、提高矿物质的吸收利用。目前关于菊粉在畜禽上的应用研究已有报道,但关于菊粉对断奶仔猪肠道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鲜有报道,且剂量和
microRNA(miRNA)是只含有12~23个核苷酸的小RNA,通过外泌体(Exosome)运输参与转录后基因的表达调控和多种生物进程。鸭坦布苏病(Duck Tembusu disease)是由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引起的以鸭产蛋量下降为主的禽类疾病,但目前未有DTMUV引起的免疫应答及调控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首先筛选了DTMUV触发的免疫通路并对该宿
污水处理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泥、建筑砖块、粉煤灰等废物,导致大量环境问题;同时当今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赤潮、水华等现象。本研究通过制备出一种混合陶粒,并选取合适的改性方法,考察除磷吸附效果,使用小型装置通过试验进行实际应用分析。其主要结论如下:(1)在干燥时间120 min、干燥温度105℃、预热温度350℃、预热时间10 min、烧结温度1150℃、烧结时间10 min
嗜酸乳杆菌是一种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的益生菌,然而嗜酸乳杆菌对抗生素敏感,在实际应用中易失去活性。因此本课题应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嗜酸乳杆菌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的耐药性及相关表型特性,为嗜酸乳杆菌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联合使用提供基础。1.嗜酸乳杆菌耐药性研究。通过宏量稀释法观察嗜酸乳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嗜酸乳杆菌原始菌株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和新霉素均敏感,通过实验
以数控滚齿机床为典型代表的数控机床是工业制造领域的主力,在制造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数控机床数量众多,分布面广,耗能巨大且能量利用率较低。对数控加工机床的能耗特性进行研究,降低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提高其能量效率,对实现绿色制造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现有的机床能耗模型大多是针对铣削、车削以及磨削等加工方式,缺少关于滚齿机床能耗模型的研究。对基于能耗模型的滚齿加工参数优化、刀具磨损与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栽培总面积约占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产量接近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增长的加剧和耕地面积的减少对水稻的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如何提高水稻产量一直是育种家和科学家们的关注重点。水稻产量是极为复杂的数量性状,影响因素众多,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千粒重、有效穗和穗粒数。粒型是决定千粒重的重要农艺性状,包括粒长、
决定小麦面粉加工品质的主要因素是小麦籽粒中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及其比例。这两者既是小麦籽粒储藏蛋白中的主要成分,也是小麦面筋组成的两大成分,通过影响小麦面粉的加工品质,从而影响着面筋的质量。其中醇溶蛋白作为小麦籽粒贮藏蛋白中最主要的组分之一,占总贮藏蛋白的50%~60%,决定了面筋的延展性、黏性和可塑性,另外也是引起乳糜泻(celiac disease,CD)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
生态文明建设与公园城市的提出为园林花卉苗木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目前,我国园林花卉苗木生产面积约占世界园林花卉苗木生产总面积的近1/3。土壤是园林花卉苗木生产不可替代的载体,促进其土壤生物群落稳定,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土壤生态平衡,促进土壤生态结构和功能的稳定,从而促进营养周转以及养分的回归,对于提高花卉地的自肥能力,促进花卉苗木生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