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扩招后逐年显现的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在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公平问题日益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客观而言,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在就业过程中所遭遇的不公平现象较为集中。由于受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不公平现象随处可见。因此,本文选取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平问题作为研究主题,分析这些不公平就业现象的主要表现和其社会危害,探求合理的解决之道,在当下的社会经济转型期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笔者选取以伦理学理论做为学术背景,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公平问题进行较深入、全面的研究,在现实性和理论性上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开拓。 本文讨论了高校毕业生公平问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实现大学生就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诉求和重要支撑;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平是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平是高校教育公平的重要标志;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公平问题日趋紧迫。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对就业及大学生就业公平的研究现状基础上,从伦理学的视角观照当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公平问题,并深入解读了伦理学意义上的公平、公正,从学理上界定了本文提出的若干基本范畴,如大学生就业、就业公平等。在第二章则详细分析了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不公平的种种表现,如就业过程的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力交易以及高校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大学生“被就业”、“被公平”的看似荒诞不羁,实则隐含深层社会原因的怪现象。而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遭遇到的就业歧视,本文分为制度性不公平(包括学历和非专业技能的歧视、性别歧视、身体歧视、地域(户籍)歧视等);非制度性不公平两个层面分析了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歧视。在第三章,文章从伦理学角度,深入解读了高校就业公平应坚持的原则即:机会均等原则、程序公正原则、制度公正原则、诚实守信原则,这是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平最基本的原则,也是伦理原则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有效利用和实现。在第四章,文章就前面所提出的诸多毕业生就业不公平现象及原因的深入解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平的途径和方法的探索。分别从国家、社会、雇主、高校、就业主体等角度分析了如何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平的路径探索,提出从完善法律制度、完善就业公平的政策措施、完善公平就业的监督机制、规范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等层面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平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