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台湾接受机构安置儿童青少年比例逐年上涨,引发社会各界对该群体的高度关注。研究显示,机构安置少年在结束安置服务后,因面临不确定性环境,缺乏正向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其离院后的社会适应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培养安置少年自立生活能力至关重要。为此台湾社会福利界为即将结束安置却无法顺利返家的少年开展了一系列离院准备计划。与大陆情况不同,台湾安置机构内多为存在家庭失功能、偏差行为或性交易等问题的心智健全青少年。自立生活能力培养方案亦多面向健全少年,针对身心障碍儿童青少年的服务方案则多以一般生活照顾及康复训练为主。然而约八成轻度智障至中度智障人士,经过适当教育和训练,同样可以独立生活。安置机构内的轻度智能障碍者,因其特殊性,成为机构最易忽视的群体。优势视角认为,凡是有能力生存下来的人,都有其优势和资源,同时相信每个人都有学习、成长和改变的潜能。智能障碍的形成有其生理因素,更有其社会因素。关心智能障碍者,不能只关注其缺陷,而应摆脱以病态视角去定义他们的习惯,转换思维,以平等、尊重的态度接纳智能障碍者,努力挖掘他们的优势与潜能。行动研究同样是一种强调增权的研究方法,认为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应是合作的伙伴关系,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相互信任,且研究人员扮演支持者与陪伴者的角色。本文以优势视角出发,借助行动研究法,协助轻度智能障碍少年发掘自身优势、提升自我认同感,以优势促进自立能力的学习,从而提升社会适应性,为日后的离院生活做准备。在优势视角的指导下,社会工作者为安置机构内轻度智能障碍少年量身定制适当的自立生活能力培养方案。通过协助案主发掘自身优势与潜能,提升案主自我认同感,并运用优势建立行动目标,激发案主产生正向改变的意愿。行动过程中,以案主兴趣爱好为切入点,通过陪伴案主做手工、倾听案主心声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同时,结合案主意愿与现实情况,与案主共同探讨方案目标顺序并制定详细计划。通过个案初期、中期及结案后对案主的评估可以发现,案主自我认同感显著增强,同时在优势的推动下,其生活技能与学习意愿也获得较大提升。由此可见,在经过长期有针对性的训练后,轻度智能障碍少年能够具备自立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