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和国际贸易竞争摩擦的日渐激烈,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已然成为多数国家施以保护本国产业的主要手段。我国近年来面临的贸易形势越发严峻,针对我国发起反倾销的国家和频次在不断增加,涉及的产品、行业范围也日趋扩大。我国化工行业目前表现出产能过剩、出口量大且多为中低端基础性产品的现状,也是遭遇反倾销调查打击的“重灾区”之一,反倾销已然是其出口供给侧改革去产能、调结构的不利牵制。但反倾销调查不单纯是法律问题,从应诉与否的决策到市场经济地位的争取,再到调查问卷的填制和实地核查,应诉过程的每一环节无不涉及成本会计的问题。显然,成本证据是企业应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而我国会计准则与核算方法与国际存在差异,多数化工企业也不了解不同国家反倾销调查的内容,提交的成本证据难以达标而不被调查当局采信,使其应诉不积极且胜诉率低。本文基于倾销、反倾销及反倾销应诉成本会计相关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将理论研究与具体应诉案例研究相结合,先后以行业整体问题和具体企业问题为落脚点,深入探讨化工企业应诉美国反倾销的成本会计问题。文章先阐述了我国化工企业遭遇反倾销的现状,特点及应诉情况,并对美国反倾销调查中市场经济地位和调查问卷均进行了成本会计分析,再通过对比美国反倾销调查要求和我国化工企业成本核算体系,结合以往的实例,明确了我国化工企业应诉不力的成本会计问题,问题具体体现在成本确认范围、成本核算方法、成本信息记录和成本信息提交四大方面。接着,文章选取了J公司应诉输美四氟乙烷完整的反倾销案例,对其应诉成本与效益决策、产品成本构成、成本核算方法及成本信息管理四方面工作逐一深入剖析,发现其成本会计工作对整个案件应诉的影响,指出不足和可借鉴之处。最后,根据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案例的启示,从规范成本会计应诉工作、完善反倾销导向的成本核算、加强成本信息管理三方面提出了可行的措施及具体工作建议,希望对提升化工企业应诉美国反倾销能力和胜诉率有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