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6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进行第二次大规模改革,自此中小学语文领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革热潮,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窦桂梅提出主题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课程需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相结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主题探究式教学是在主题探究式教学与语文学科特点基础上产生的,其有助于提高学生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本论文以“语文主题探究式教学”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中学语文课本中苏轼作品教学为例,提出相应的策略。本文运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具体研究“语文主题探究式教学”,论文主体部分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章对“语文主题探究式教学”的概念进行界定,即“主题教学”、“探究式教学”、“主题探究式教学”、“语文主题探究式教学”,并阐述了“语文主题探究式教学”的特征。第二章分析了“语文主题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及研究意义。首先对理论依据进行阐述,分别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深度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其次分析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三章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湖南的教师及长沙某中学的学生进行“语文主题探究式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结果与分析得出存在的问题,如教学资源过于依赖教材、教学“主题”的选择与生成较难、教师缺乏探究活动意识、探究活动的组织较难、教师的文本“整合”意识不强、教师教学主导过多等,并分析原因,提出教学建议。最后一章提出语文主题探究式的教学改进策略——以中学语文课本中苏轼作品教学为例,提出了该研究的“主题”生成策略,探究活动的组织策略,及以苏轼《念奴娇》教学为例进行语文主题探究式教学设计案例。目前对“语文主题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总体上比较少,本论文希望通过该研究给广大的中学教师提供教学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