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荆花胃康胶丸及益生菌分别联合标准四联补救疗法对提高幽门螺杆菌的二次根除率的有效性,缓解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症状,改善内镜下和病理炎症分级,降低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方面的优势。方法:选取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期间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七医院(原二一零医院)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中需进行补救治疗的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标准四联补救疗法组、标准四联补救疗法联合荆花胃康胶丸组及标准四联补救疗法联合益生菌组,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14C尿素呼气试验的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下胃炎炎症表现和病理炎症分级的变化、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并评价上述指标变化程度。结果:(1)幽门螺杆菌的二次根除率:标准四联补救疗法组、荆花胃康组及益生菌组的HP二次根除率分别为78.0%、94.0%和92.0%。标准四联补救疗法组与荆花胃康组、益生菌组分别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荆花胃康组与益生菌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临床症状改善率:标准四联补救疗法组、荆花胃康组与益生菌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0.0%、96.0%和94%。标准四联补救疗法组与荆花胃康组、益生菌组分别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荆花胃康组与益生菌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结果的好转率:针对胃黏膜活动性炎症患者:标准四联补救疗法组、荆花胃康组与益生菌组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好转率分别为78.6%、93.5%和92.5%。三组之间分别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标准四联补救疗法组、荆花胃康组与益生菌组胃粘膜萎缩程度好转率分别为40.0%、76.4%和76.9%。标准四联补救疗法组与荆花胃康组、益生菌组分别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荆花胃康组与益生菌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对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的患者,复查结果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对于已发生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的患者无效。(4)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标准四联补救疗法组、荆花胃康组与益生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8%和6%。标准四联补救疗法组与荆花胃康组、益生菌组分别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荆花胃康组与益生菌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标准四联补救疗法相比,荆花胃康胶丸组和益生菌组均可明显提高HP的二次根除率;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及胃黏膜萎缩的程度;明显减轻服药所致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