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输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n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依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在跨文化交际和文化教学方面的研究理论,借助于社会文化知识测试的详尽分析,论述了文化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而且深入探索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传输的方法。 文化教学的理论基础源自于语言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范畴,韩礼德(Halliday)和罗波特·拉度(Robert Lado)认为在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海姆斯(Hymes)也认为语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按照海姆斯(Hymes)交际能力的理论,语言能力只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社会文化知识的掌握也是交际能力的重要因素。在中国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者们才开始重视跨文化交际和文化教学的研究。许国璋先生曾经指出,不同语言中的许多词汇尽管表面意思相近,但由于传统和价值观的差异,其中的文化涵义大相径庭。此后,许多学者开始注意到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同时,人类学对文化教学也作出相当多的研究。在1959年,著名的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的杰作《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出版了。在书中他深入探讨了文化与语言或非语言交际的关系。他强调了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重要性,揭示了文化与语言的相互关系。他强调在人类生活中文化无处不在。此外爱德华·萨丕尔(Edward Saoir)和本杰明·沃尔夫(Beniamin Whorf)学说也揭示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心理学的范畴,吉尔特·霍夫斯塔德(Geert Hofstede)在其名著Culture’s Consequences以及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 Mind中,对文化和文化差异进行了透彻的分析。Hofstede将文化称为“心灵的程序”和“心灵的软件”。他认为,文化对于人犹如程序之于计算机。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着人的行为。 但是在现今的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传输方面还做得很不够。作者在2004年5月对200名高职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英美社会文化知识的测试。结果表明学生对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认知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 充分了解目前这种状况后,作者就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及文化知识的传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求。当然我们应该首先重视基础语言知识教学,然后考虑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文化知识传授。作者建议在课堂内和课堂外采取不同途径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其中在课堂内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对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时进行有效的文化知识传输。这其中主要涉及对富含文化内涵的词汇的讲解以及在阅读教学中传授必要的背景知识。另外,作者还谈及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更注重语言形式而不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当前的CET-4和CET-6测试和学期考试也是以测试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为主要内容,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仍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大纲、教材、测试以及教学方法方面急需改革,对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应该是英语教学的一个必要内容。当然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知识水平也同样重要。
其他文献
O2O作为新一代电子商务模式,从2010年到2016年,短短六年,成为了各个企业新宠儿,被无数企业看好,百度、腾讯、阿里纷纷投资O2O市场,风投公司的投资额更是达到70亿之多,虽然这
提出了一种通过提高增压中冷后的进气温度来降低柴油机NO_x排放的措施.用GT-Power软件建立发动机的模型,改变进气中冷温度,在基于欧Ⅵ排放法规要求的瞬态测试循环(World Harm
为了估算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的角度和转速,设计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无传感器滑模控制器。针对传统滑模控制器发生的高频抖振和估算转速精准度不足的问题,用连续饱和函数代替传
“同学评议”(Peer response)作为一种合作式学习策略已经在一语、二语和外语写作课堂上得以广泛应用,也得到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但是它的有效性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
谦称和敬称都是说话人用来向受话人表达尊敬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谦称是通过贬己尊人,而敬称则直接体现在对受话人的称呼上。由于汉语谦敬称的发展有其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因
<正>我们运用自拟六味通络饮治疗脑血栓形成5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58例中,男43例,女15例;40~49岁4例,50~59岁7例,60~69岁29例,70岁以上18例;病程3~30日26例,2个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