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碳和HBN混杂增强Cu-Ti3SiC2-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hu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功能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六方氮化硼(HBN)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机械加工性能以及摩擦磨损性能,是铜基复合材料理想的增强相之一;纳米碳增强铜基复合材料近年来吸引了不少研究者的注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碳纳米管(CNT)和石墨烯(GNP)易团聚,在基体中的很难做到均匀分散,鉴于此,本文采用有机酸对纳米碳进行表面改性,提高其分散性能。运用热压+热等静压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三批不同成份CNTs-HBN、GNPs-HBN、CNTs-GNPs-HBN 共增强 Cu-Ti3SiC2-C 复合材料。研究纳米碳和HBN含量等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断口及断裂机制,探讨了纳米碳和HBN对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可为多相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采用超声处理和有机酸处理对碳纳米管、石墨烯进行表面改性,没食子酸水溶液处理碳纳米管的浓度为10ηg/ml,芦丁水溶液处理石墨烯的浓度为0.02ηg/ml。将经过表面改性的碳纳米管、石墨烯与HBN、Ti3SiC2、石墨粉末球磨混料、冷冻干燥后制得复合粉体,先热压成型,再热等静压处理以致密化,制备碳纳米管、石墨烯、HBN含量不同的共增强Cu-Ti3SiC2-C复合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分析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合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增强相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碳-HBN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优于石墨烯-HBN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和碳纳米管-HBN增强铜基复合材料,说明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协同增强效果优于碳纳米管单独或者石墨烯单独的增强作用。其中,纳米碳-HBN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在HBN含量为1.0 wt%、纳米碳总含量为0.5 wt%(GNPs:CNTs=4:1)时性能最优,硬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以及抗剪切强度分别为:121.91 HV、163.87 MPa、431.86 MPa、122.56 MPa,同比石墨烯单独增强的复合材料分别提高24.53%、50.13%、57.21%、53.07%;同比碳纳米管单独增强的复合材料抗拉强度、抗压强度以及抗剪切强度分别提高114.92 MPa、240.54 MPa、64.13 MPa。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测到纳米碳、HBN在铜基体中形貌,尤其增强相与基体之间形成的界面结合紧密,证实纳米碳增强相、HBN与铜基体之间界面结合方式主要以机械锁合为主。增强相的增强作用为:细晶强化、剪切应力转移强化、独特褶皱结构形成的强化;以及石墨烯的超大界面强化,碳纳米管的桥联作用等。
其他文献
《平政院编制令》是我国第一部行政法院组织法,其制定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意义非凡.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未刊档案为中心,以《平政院编制令》的编纂为视角,可知平政院“一级
本文以硫酸工业废渣—低品位硫铁矿氧化烧渣作为主要原料,利用其较高的铁氧化物含量(29.8%Fe2O3)及活性烧粘土硅铝质组分,在高温还原下制备了既具有低电阻率导电特性,同时又具有辅助胶凝性的导电掺合料;对该导电掺合料的导电性质、电阻率稳定性,以及掺入后对水泥基材料的导电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利用氧化硫铁矿烧渣制备了电阻率较低的导电陶瓷并表征了其性能;研究了采用导电陶瓷作骨料制备的导电水泥
如果说国际化清算体系是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通道,那么,清算最终性制度则是保障这一通道通畅的支柱.然而,清算最终性制度能否取得期冀的效果,取决于其与破产法的关系是否能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钛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比断裂韧性和疲劳强度高,抗裂纹扩展能力好,低温韧性良好,抗蚀性能优异等特点。自五十年代以来已经发展为主要的航空航天及船舶海洋结构材料,用来
近年来,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在骨组织修复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为了制备理想的骨修复材料,需要让复合材料具有较强力学强度,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而羟基磷灰石(
温室气体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CO2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同时也是重要的碳资源。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研究CO2的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目前应用最
尧都区人民检察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使命,以党建为引领,以“政治建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