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尤金·奥尼尔(1888-1953)开创了美国现代戏剧的风格,为其发展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奥尼尔一生致力于戏剧的创作与研究,先后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于1936年获得了文学奖的最高荣誉——诺贝尔文学奖。一位瑞典评论家这样评价他:“人们也许对谁是当今最伟大的诗人、小说家或散文家存在异议,但奥尼尔作为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却从未受到过真正的挑战。这种现象在现代评论史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虽然奥尼尔在美国和世界剧坛上的地位无人撼动,但不少评论家对奥尼尔的女性观持否定态度。更有甚者,有的还指责奥尼尔具有强烈的“厌女”情结,受了尼采和斯特林堡的毒害。甚至他的传记作者路易斯·希佛也认为奥尼尔“塑造的大多数女性不是淫荡凶悍的恶女或给人带来厄运的坏女人便是心灵崇高得让人难以置信的好女人。”虽然这些仅仅是部分评论家的一面之辞,但已给奥尼尔耀眼的文学光环上蒙上了一层阴影。其实,这些不公的评论仅仅看到了奥尼尔剧作中女性形象肤浅的表象,并没有看到她们某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奥尼尔从小缺少母爱,两次离异,三次不幸的婚姻,以及与几个女人毫无结果的恋爱经历都增加了奥尼尔的痛苦,加剧了他的悲剧意识,加深了他对女性的理解,使他深切地体会到了女性生活的不幸和处境的艰辛。奥尼尔是一个热爱生活,具有同情心和人文精神的戏剧大师,他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创作热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的视角是双性的:在他的视野中,不仅有男性的存在,更有女性的存在。他赞赏人性的美德,憎恶一切丑恶和不道德行为。这一切都促使他以现实主义的笔法在剧作中重现女性,尤其是婚姻生活中女性的痛苦:她们具有传统女性的特质,谦恭温顺,善解人意,具有母性的柔情。但是,她们的生活却往往不幸,充满了痛苦和无奈。女性的痛苦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由来己久。各个领域,尤其是社会学领域的学者们纷纷探寻女性痛苦的根源和解放的途径,女性主义理论的诞生就是这些关注女性问题的学者们共同努力的结晶。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女性主义学术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社会性别这一女性主义学术的核心及其相关理论。“社会性别”是指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女性或者男性的气质和性别角色,以及与此相关的男女在经济、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和机会的差异。“社会性别”强调性别角色和气质,强调男女的观念与行为差异是社会文化造成的,是可以改变的。它的提出不是要制造男女两性的对立,而是倡导改变陈旧、错误的性别观念,注重“人”的发展。它强调社会文化建构对性别的作用及其多样性、可变性,倡导多元的思维方式,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提倡男女两性关系的改善与社会的公正。尽管奥尼尔剧作中主人公的痛苦各异,但归根结蒂可以追溯到男女两性的关系上。性别理论知识的批判与重建精神及其实践性,反映了这一新兴的、跨学科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所具有的开放性和生命力。相信,性别理论会成为解读奥尼尔剧作中女性人物痛苦根源以及探索女性解放途径的有力武器。奥尼尔在其剧作中如实地再现了女性的痛苦与不幸,并对她们给予深深的同情、理解与支持,以此来警醒世人重视男女两性的差距和地位不平等等这些社会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诸多家庭和社会问题。要从根本上避免这些悲剧的发生,就必须改变目前的传统两性关系,提倡一种新型的两性关系,以实现两性之间真正的和谐共处。自诞生之日起,女性主义就一直朝这个方向而努力,并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先后掀起了三次女性主义运动的高潮。女性主义运动的实践表明:只有在尊重男女各自性别特质的基础上,各尽其能,各施所长,建立一种互利互助、互惠互促、融洽和谐的新型两性关系才是避免女性诸多悲剧的有效途径,这同时也是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后(现代)女性主义——所倡导的实现男女平等的理想方法。奥尼尔的创作实践否定了前两次女性主义浪潮提出的女性解放的途径。男女两性这种既爱又恨的尴尬局面不可能通过男女完全平等或者与男性决裂来实现。因为在奥尼尔的笔下,男性人物不再像女性人物那样具有父权社会强加于男性的性别气质,丧失了阳刚、英武、果敢、暴力、极权,和具有进攻性等诸多符合“男性气质”的特点。恰恰相反,他们在奥尼尔的笔下变成了一群软弱无力、优柔寡断、碌碌无为、缺少责任心的社会可怜虫。父权社会悄无声息地剥夺了女性独立生活的能力,使她们只能依靠男性和与男性缔结婚姻来获得自己未来生活的保障和幸福。而男性的“无能”和缺乏责任感残酷地扼杀了这些满怀希望的女性的梦想。很显然,奥尼尔典型地选择这些弱男人和没有责任心的男人作为自己剧本的男性主人公是在有意向我们暗示这样一个问题:当今女性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咎于男权社会控制下的女性自主能力的缺乏与男性的不可依靠之间所产生的矛盾。于是,这些绝望的女性开始了反抗,试图逃出痛苦的深渊,过上自立而幸福的生活。不管现实社会中女性困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原因当然十分复杂——奥尼尔通过剧中人物的悲剧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探寻女性出路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这个问题必须得到及时解决,否则将会威胁到我们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赖以延续繁衍的基础。文章共分六个部分:序言,四个章节和结语。序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创作思路,总体结构和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一章追溯了几位和奥尼尔关系密切的女性对剧作家创作思想及其女性观的影响;第二章详细阐述了奥尼尔剧作中女性人物对男性的依赖;第三章围绕男性的软弱、不可靠以及缺乏责任心等这些有背传统父权社会男性气质的特点展开,从而指出女性对男性的依赖和男性的不可靠之间构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第四章论述了这些处于困境中的女性所进行的英勇的抗争。文章的结语部分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展望了女性解放的途径;同时这也是广大关心女性生存状况,关注女性问题的所有人共同的期盼和努力的方向:女性若要摆脱进退两难的境地,就不能一味地依赖男性:要找寻真正的自我,争取自己作为女性的生存权利,确认自己作为一个独立女性的身份和尊严。走一条高尚的、有创建性的自我完善和精神独立的道路,努力摆脱男性权威的束缚和禁锢,最终在既保持自我独立性的前提下同男性建立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关系。同样,男性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视女性为“第二性”或附庸:应该将女性视为与自己平等的独立个体,尊重女性的自由和选择。在充分发挥各自性别特质的基础上,对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事务重新进行分工与合作。同时,破除传统性别文化的不良影响,建立起能够正确定位妇女角色的先进性别文化,消灭性别歧视,而不是男性和女性特质。这样两性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人类文明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进步。这不正是奥尼尔所一直渴望的男女理想的存在状态吗?由此我们可以说,奥尼尔并不是一个对女性充满仇恨的厌恶女性的人,而是一个时时关心女性问题,关心女性处境,对全人类满怀仁爱之心,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剧作家。他在剧中不遗余力地再现了处于男权中心文化压迫下女性的无助与痛苦,警醒富有良知的人们,男女两性的不平等乃是生活中众多不幸和痛苦的根源。为了摆脱这些不幸与痛苦,也为了人类最终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共同生活在这一片蓝天下的人们应该团结起来,努力创造一个两性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