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废除了财政大包干制度,实行分税制改革,激发了地方发展的积极性,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突破。在此基础之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一批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实力强、人口聚集明显、产业特色突出的经济强镇,这些经济强镇的GDP早已突破了百亿大关。然而,建制镇的职能、编制、管理水平、以及公共服务能力等却依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经济发展与行政体制、公共服务需求等结构性矛盾突出。如何进一步激发这些大镇的经济活力,推动“大镇设市”改革,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由粗放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的转变,成为建制镇发展过程中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为三大部分对大镇设市改革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为文章的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大镇设市”改革的背景与意义,并借助于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我国的“大镇设市”改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其次,对大镇设市的内涵以及大镇设市改革的本质进行界定,梳理了大镇设市改革相关的理论,如行政区划理论、行政生态理论等。最后,通过对我国大镇的发展现状和设市基础的分析,论证了大镇设市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部分为文章的第四章和第五章,以我国大镇设市改革的试点地区为例,总结了三个代表性的地区龙港镇、张浦镇和石狮镇在试点改革中的主要经验,并对现阶段的改革进行了评价。针对目前的改革现状,提出了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顶层设计滞后,设市路径不明,法律制度不健全,行政区划的凝滞性所引发的路径依赖,以及基层政府利益博弈等制度性与非制度性的困境与约束。第三部分为文章的最后一章,根据大镇设市改革已经取得的经验,明确了改革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创新性与稳定性、有序性与包容性、科学化与民主化等基本原则,提出了大镇设市的总体设想,出台大镇设市改革的顶层方案,建立了大镇设市改革的相关评价标准,建构与新生设市城市发展相匹配的赋权方式和固化政策红利的制度路径。最后,结合大镇设市改革的总体设想,对大镇设市改革的措施进行了细化,指出应精简组织机构、公布权力清单、改革户籍制度、以及创新服务方式等,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