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重视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大力推动汉语教学。而汉语文教科书在汉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民族中小学大多使用的是以全国普通学校通用的《语文》教科书为蓝本进行编写的汉语文教科书,汉语文教科书中呈现出以主流文化为主导的倾向,因而蒙古族学生特定的文化背景常常被忽视,缺乏多元文化理念,从而导致汉语文教科书未能适切于本民族的文化,而汉语文教科书是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渠道,汉语文教科书民族文化的不适切使其对蒙古族学生的汉语学习缺少针对性和适用性,严重阻碍了汉语教学的有效进行。本研究是在文化学的视野下,从教科书的角度切入,以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为支撑,采用文献法和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主要以蒙古族小学汉语文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并确定汉语文教科书的民族文化适切性的有效标准,从而对汉语文教科书的民族文化适切性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建立与蒙古族学生的民族文化相适切的汉语文教科书体系,从而为编写汉语文教科书提供理论依据,丰富汉语文教科书研究的领域,最终有利于蒙古族小学生进行汉语学习。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导言,首先介绍了本研究所选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接着对与本研究选题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最后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思路、理论基础、目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是蒙古族小学汉语文教科书的民族文化适切性的有效标准。在阐释汉语文教科书的民族文化适切性相关概念并对蒙古族小学汉语文教科书概况进行论述以及分析汉语文教科书与民族文化适切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提出汉语文教科书的民族文化适切性的有效标准,即蒙古族小学汉语文教科书应与蒙古族学生文化心理结构相适切,也就是要与蒙古族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民族精神相适切;蒙古族小学汉语文教科书应与蒙古族地区、社区文化发展需要相适切,也就是要符合本民族地区、社区文化生产与生活方式,体现本民族地区、社区的文化特色;蒙古族小学汉语文教科书应与蒙古族文化发展相适切,也就是要促进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文化多元性,进而设计出汉语文教科书民族文化适切性的分析模型。第三部分剖析了蒙古族小学汉语文教科书民族文化适切性的现状及其问题。本研究依据汉语文教科书民族文化适切性的有效标准对蒙古族小学十册汉语文教科书和《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进行文本分析,并从汉语文教科书的内容、目标及其指导思想等方面具体分析是否与本民族文化适切,总的来看其结果,其一,汉语文教科书与蒙古族学生的文化心理结构适切不足,其二,汉语文教科书未能与蒙古族地区或社区文化发展充分适切,其三,汉语文教科书与蒙古族文化发展适切不足。第四部分是对蒙古族小学汉语文教科书的民族文化适切性的成因分析。本研究指出影响蒙古族小学汉语教科书民族文化适切性的因素很多,但其中的主要因素就是主流文化范式的消极影响,并介绍了主流文化范式的含义及特点,具体分析了主流文化范式的消极影响是如何导致汉语文教科书与民族文化不适切的。第五部分是加强汉语文教科书的民族文化适切性的对策研究。在对蒙古族小学汉语文教科书的民族文化适切性的反思和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汉语文教科书要树立起多元文化范式,并介绍了多元文化范式的内涵和特点,具体论述了在多元文化范式影响下汉语文教科书应从其目标、内容及指导思想等方面编写汉语文教科书与蒙古族学生文化心理结构相适切的教科书,确立汉语文教科书与蒙古族地区、社区文化发展的适切性,确立汉语文教科书与蒙古族文化发展的适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