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在《伤寒论》方中的配伍规律

来源 :内蒙古医学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2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草在《伤寒论》113首(缺一方)方中的配伍运用,冠全书诸药之首位。含甘草的70首方剂中,68首用炙甘草、2首用生甘草、且有独味生甘草为方的甘草汤。与甘草同方应用者51味药。《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药之上乘。谓甘草有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及解毒之功,能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与金疮肿。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中药学》谓“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甘草通行十二经,性味平和,正如《本草备要》所说:“甘草有补有泻,能表能里,可升可降,人和剂则补益,入汗剂则解肌,入凉剂则泻热,入峻剂则缓正气,人润剂则养阴血,能协和诸药,使之不争。”不同的配伍、炮制、剂量、煎服法等就有不同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把“方剂组方配伍规律的研究”列为国家973课题。目的以《伤寒论》中含有甘草的方剂为研究对象,初步探索甘草配伍应用的基本规律,研究张仲景的用药思维,为进一步指导甘草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通过深入研究甘草的配伍,发挥其在防治中的积极作用。也利于正确而深刻理解《伤寒论》理法方药,整理研究组方用药的规律、丰富方剂的配伍理论。在保持中医方药特色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探索其具规律性的理论内涵。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进行《伤寒论》中有关甘草配伍应用评价,采用计算频率、构成比等,总结分析甘草四气五味、功效、应用、用法及用量、煎煮方法、炮制方法、禁忌等规律。结果甘草在《伤寒论》含甘草的70首方剂中,与甘草同用药物51味。在五味上,甘草与辛味药配伍的方剂65首,与苦味药配伍的方剂55首,与酸味药配伍的方剂25首,与淡味药配伍的方剂9首,与咸味药配伍的方剂7首,与涩味药配伍的方剂2首。选用阴阳属性相同的药物,化合配伍,相互辅助,增强疗效。将散与收、急与缓、补与泻灵活配伍,融入一方,从而达到寒温并用、虚实兼顾、升降相宜、阴阳调和治疗疾病之目的。   在四气上,甘草与寒凉药配伍的方剂48首,与温热药配伍的方剂63首。在四气配伍方面:甘草性平能缓急,有延长君臣药效的作用,又能顾护正气,防护其虚,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主、辅药弊端的作用。   甘草归心、肺、脾、胃经,留守中焦,有缓急和作为中焦引药的作用。   在四气方面:重在寒热并用。在五味方面:重在辛甘发散,辛甘扶阳,辛甘化阳。在归经方面:重在肺脾并治,肺胃并治,脾胃并治。在毒性方面,遵循无毒性选方理论。   在众方中使用了甘草,取以甘补之、以甘和之、以平调之、以甘缓之、以甘泻之生则泻之、以甘润之、甘温通利血脉诸功效,以治疗六经的各种病症,为甘草的临床应用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   主治太阳病(太阳病本证:中风表虚证、桂枝汤兼挟证、伤寒表实证、表郁轻证;太阳病变证:热证、心阳虚证、脾虚证、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上热下寒证、蓄水证、蓄血证、痞证;太阳病疑似证)。主治阳明病(阳明病本证:热证、实证;阳明病变证:湿热发黄证)。主治少阳病(少阳病本证;少阳病兼变证)。主治太阴病(太阴病兼变证)。主治少阴病(少阴病本证;少阴病兼变证;少阴病疑似证;少阴咽痛证)。主治厥阴病(厥阴病本证:上热下寒证、厥阴寒证)。主治霍乱病(寒湿内阻证;阳亡脱液证;阳亡阴竭证)。主治瘥后劳复病(余热未清证)。主治湿证(风湿阳虚证)。主治肺痈病(溃脓期证)。   甘草在《伤寒论》中的方剂结构:主要起着“臣”或“佐”、“使”的作用,在少数方剂中起“君”药的作用。居之君位,发挥救危为安之功;臣、佐之职,行使调和之能,达到安内攘外之绩;使者之德,充分显示出引导、协作、扶助使命。   《伤寒论》虽无八法之名,然有八法之实。如麻黄汤、桂枝汤的汗法;瓜蒂散(不含甘草)的吐法;大小承气汤的下法;小柴胡汤的和法;理中汤、附子汤的温法;白虎汤的清法;炙甘草汤的补法;半夏泻心汤的消法。这些为后世的治疗学和方剂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体现了八法的结合应用。   《伤寒论》中凡治疗大汗、大下、大吐以及大病以后的许多病症的方剂,大多配合甘草。《伤寒论》中甘草与桂枝配伍37(方次)、大枣36、生姜32、芍药25、人参16、干姜15、半夏14、麻黄13、附子12、黄芩11、白术、杏仁、石膏各7、茯苓6、柴胡5、葛根、黄连、知母各4、粳米、芒硝、牡蛎、细辛、当归各3、通草、龙骨、麦冬、厚朴、栀子各2、其余药物为1方次配伍使用。   《伤寒论》中甘草的用量主要有4个层次:1两主要与麻黄、杏仁、桂枝配伍,用于佐制麻黄发汗太过;2两主要与桂枝、芍药、石膏、知母、附子、干姜配伍,具有温阳益气和养阴之效,还可解附子之毒,防治热邪耗气;3两主要与半夏、人参配伍组成小柴胡汤、泻心汤等,适用于中焦之呕吐病证;4两主要与干姜配伍,补益兼以缓急,其证多有急、悸、利等症状。  
其他文献
学位
防护林对减轻风沙灾害,改善和恢复干旱区生态环境意义重大.为优化干旱区防护林配置,该研究以旱柳、梭梭和油蒿为研究对象,设计A型(高密度)、B型(中密度)、C型(低密度)3类乔灌
香飘万家———川香稻5号川香稻5号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香稻新组合,2002年12月,在四川省第三届“稻香杯”评选会上荣获“稻香杯”优质米奖,2004年5月
课题研究能使教师专业素质由低到高不断提升。不同风格的教师,都是要经过不断学习、研究、磨练的专业成长之路,才能逐渐走向成功的彼岸。一、构建和谐研究氛围,促进教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