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魔芋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krrock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宜宾市特有的半野生白魔芋(Amorphophallus albus P.Y.Liu et J.F.Che)品种——“大青秆”为研究对象,以其叶片、叶柄、芽和块茎为外植体,通过在不同时间段诱导寻找最佳接种材料;同时利用多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对结果作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系统的探索了适合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增殖的技术参数组合,并建立了白魔芋芽的无菌苗快速繁殖体系,为该稀缺品种规模化生产,获得优良性状的植株,并保持其种的纯度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外植体在不同季节启动试验表明,5月份接种叶片和叶柄启动率相对较高,3月份芽诱导启动率最大达90%,而块茎在7月份接种污染率较低。同时以块茎为外植体不同方式灭菌试验表明:较好的消毒方法是经30 s酒精,8 min0.1%HgCl2处理后无菌水洗两次,再经8 min 10%NaClO处理后无菌水洗6次,外植体的污染率最低为15%,褐化率为10%。2、初代培养中,较有利于块茎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配方组合为:MS+6-BA 1 mg.L-1+NAA 0.2 mg.L-1+TDZ 0.1 mg.L-1,启动率达84.3%。3、继代增殖培养中,影响不定芽分化的最大因素是IAA,其次是6-BA和NAA,选取各因素最优水平,确定较佳诱导组合水平为MS+6-BA 2 mg·L-1+IAA 2 mg·L-1+NAA 0.05 mg·L-1,诱导率达到98.33%。芽的分化试验中发现6-BA/NAA浓度比高有利于芽的生长,但是6-BA浓度过大对芽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选择MS+BA 2 mg·L-1+NAA 0.01 mg·L-1作为芽分化较好的培养基,增殖系数可达2.86。4、诱导组培苗生根的较适培养基:1/2MS+NAA 0.2 mg·L-1+20 g·L-1蔗糖,生根能力强,生根率达到92.8%,根长且健壮。5、探究芽的一步成苗试验。在一定激素配比并添加水解酪蛋白(CH)和活性炭的作用下,在MS+6-BA 0.5 mg·L-1+TDZ 0.5 mg·L-1+CH 200 mg·L-1+活性碳0.1 mg·L-1培养基上,成苗诱导率较高达92.35%。芽直接伸长成苗的同时,部分芽开始发根,最早出苗时间较前人研究提前7天。6、移栽与炼苗,在珍珠岩和腐质土=1:1满足魔芋较喜湿的特性而不至于烂根,炼苗成活率为63.33%。
其他文献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是指药物经由皮肤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控释药物系统,其优点包括:药物吸收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与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提高疗效;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减少毒副作用;使用方便,可以随时给药与终止给药。由于皮肤角质层对于大部分药物来说是一道难以渗
放线菌是抗生素的主要产生菌,放线菌中分离的抗生素占到70%。据推测,目前被发现的放线菌不到总量1%。利用放线菌拮抗活性物质防治植物病害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研究从采
近二十年来,来源于极端环境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极端环境酶,已经成为很多领域的研究热点。糖苷酶是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酶类,而内切1,4-β-甘露糖苷酶在食品、制药、饲料、纤维制造等领域更是有着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因此,开发耐热内切1,4-β-甘露糖苷酶对工业生产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海栖热袍菌(Thermotoga maritime)是极端嗜热微生物的一种,生长条件十分苛刻,大规模的发酵培养用于工业化
榆绿毛萤叶甲(Pyrrhalta aenescens(Fairmaire)),是一种严重危害榆树的害虫,在东北、华北地区非常普遍。成虫与幼虫均以叶片为食,常将整株榆树的叶子吃光,仅留叶脉。作者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