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相关临床因素的分析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er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影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分析,并为临床工作提供早期推测和治疗相关依据。  方法:收集我院从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带状疱疹病例170例作为相关研究对象。出院后随访1个月,记录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前驱痛、皮损状况(包括面积、类型及部位)、疼痛程度、初治时间、光疗、止痛治疗及早期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等情况,根据后遗神经痛的是否发生将临床资料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分析以上因素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相关性,并将影响PHN发生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在1个月随访中PHN发生有70例(41.18%),未发生100例(58.82%)。两组在年龄、前驱痛、基础合并症、初治时间、皮肤破损面积及类型、急性疼痛程度和早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等单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时,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Logistic)时发现与早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发生PHN呈负相关关系,其他几个因素则呈正相关关系,当置信度取0.05时,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结论:1.年龄越大、合并基础疾病、皮疹前有神经痛、皮疹面积越大、皮损类型越严重、急性期神经疼痛越严重、初治时间大于3天的,PHN发生风险高。2.老年患者无糖尿病、高血压,皮损严重,疼痛严重者,早期应用小剂量GC可预防PHN。3.PHN与性别、皮损部位无关,联合光疗及止痛药不能减少PHN发生的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预测胃癌(gastric cancer, GC)临床分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