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观察针刺和艾灸对顺铂(Cis-Dichlorodiamineplatinum(II),DDP)肾损伤模型小鼠肾组织中过氧化氢酶( Catalase, CAT)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ysteine proteinase3,Caspase-3)表达水平,血清中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含量以及小鼠肾组织病理等变化的影响,探讨并阐释针灸改善顺铂化疗后小鼠肾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用雄性 KM小鼠50只,体重20±2g,自由喂养5d。按体重剔除两级后剩余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进行染色编号。按每只小鼠体质量于腹腔注射顺铂0.01 ml/g,建立顺铂化疗肾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每天固定人员,定时选取小鼠,每次每组1只,各组依次同步治疗。针刺组、艾灸组选取“大椎”、“肝俞”、“肾俞”、“足三里”分别给以针刺、艾灸治疗,每日1次,连续5d;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仅陪同固定,不予治疗,连续5d。治疗完成当日禁水、禁食,次日取材。以摘眼球法取血,将血液进行常规分离后取血清,采用细胞生化分析仪,分析小鼠血清中 Cr、BUN的浓度,结果分别以μmol/L、mmol/L表示;小鼠脱颈处死后快速取出双肾,左肾放入配备好的甲醛溶液固定,以备做组织病理形态学研究;右肾放进冻存管,存于-80℃超低温冰箱,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中CAT、Caspase-3含量。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治疗5d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Cr含量显著上升(P=0.00<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和艾灸组中 Cr含量明显降低(P=0.01<0.05,P=0.01<0.05),针刺组与艾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99>0.05)。治疗5d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 BUN含量显著上升(P=0.00<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和艾灸组的含量降低(P=0.00<0.05,P=0.00<0.05),针刺组与艾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75>0.05) 2.病理切片结果:空白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排列有序,形态正常;模型组切片中细胞排列紊乱无序,细胞肿胀、空泡变性,肾小球数量变少且部分萎缩严重,视野中有较多蛋白管型出现。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艾灸组见肾脏空泡变性显著减少,细胞排列较整齐,肾小球萎缩减轻,少有蛋白管型出现。 3.治疗5d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肾组织中 CAT含量显著降低(P=0.00<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和艾灸组的含量明显升高( P=0.00<0.05;P=0.00<0.05),艾灸组又高于针刺组(P=0.00<0.05)。 4.治疗5d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肾组织中 Capase-3含量显著增高(P=0.00<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和艾灸组的含量明显降低(P=0.00<0.05;P=0.00<0.05),艾灸组又低于针刺组(P=0.01<0.05)。 结论: 1.针灸治疗可以拮抗DDP化疗所致的小鼠肾损伤,改善小鼠肾功能。 2.针灸可以显著改善顺铂诱导的肾组织病理损伤,起到修复肾组织的作用。 3.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针灸可能通过上调DDP小鼠肾组织中抗氧化因子C AT的表达含量,增强机体清除脂质过氧化物的能力,防治顺铂造成的肾脏组织过氧化损伤。 4.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针灸可能通过抑制顺铂化疗后小鼠肾组织中相关凋亡因子Caspase-3的表达,对抗顺铂介导的细胞凋亡,修复因细胞凋亡引起的肾脏损伤,起到一定的抗顺铂化疗肾毒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