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传感器组合导航动态质量控制理论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b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合导航依靠不同子系统的传感器数据和设备之间的互补特性互相弥补缺陷,实现高于子系统的定位精度。因此,采用任何组合导航架构,其核心都是如何进行多个子系统的数据融合以实现更高的定位精度。针对多传感器融合中存在的各类不确定因素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包括传感器性能的变化,传感器统计特性未知,电磁环境或机动突变导致的粗差等。对于以上问题,目前已经有一些算法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和补偿,例如自适应滤波解决传感器统计特性未知,鲁棒滤波解决观测粗差。但传统的自适应滤波难以实现多个传感器观测噪声时变或未知等恶劣环境下的滤波精度下降的问题,也难以同时实现恶劣环境下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同时具备的组合导航系统。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利用统计学和质量控制理论方法,提出了基于方差估计的同时具备自适应性和鲁棒性的多传感器融合系统,可以有效抑制多传感器融合过程中大部分不确定因素对融合系统的影响,保障了系统的精度,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了解决传感器融合建模误差和传感器性能变化导致的多传感器融合系统精度降低甚至发散,本文提出基于方差估计的多传感器自适应融合滤波,通过各传感器的观测噪声和动力学模型的过程噪声的实时估计,实现先验信息错误和噪声时变等恶劣环境下的滤波增益有效修正,建立高精度的自适应融合滤波,并且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基于方差估计的自适应滤波相比传统自适应滤波的优势。(2)当环境突变等造成观测粗差时,利用观测残差的高斯分布性质进行卡方检验,实现异常观测有效检验。同时提出基于方差估计的双层权值分配,异常观测传感器内部配置观测权重,数据融合时在多传感器之间再次配置观测权值,实现合理使用异常观测信息,提高系统鲁棒性,并设计仿真算例,验证其优越性。(3)组合导航中传感器往往有不同的采样频率,本文针对多传感器的异步采样,设计了同时抑制建模误差,时变噪声和观测粗差对系统影响的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同时具备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并设计仿真算例验证其有效性。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在全球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人民币在国际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经济危机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国家为推进经济复苏进程,纷纷采取了宣布逐步退出QE、缩减购债规模等政策,加大了汇率的不确定性。同时由于一些国家的政治危机,促使了汇率波动的风险不断加强,对各国经济活动所产生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进出口国,近几年对进出口外贸企业采取各类的优惠政策,贸易
随着中国经济和航空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飞机作为长途旅行的交通工具。航空公司作为一个企业,在销售机票时,为了使利润最大化,会采用动态定价策略来确定机票的价格。
将集合关系理论与本体模型相结合,同时引入并扩展面向对象中的OCL(Object Constraint Language)语言,提出一种基于OCL的本体校验方法。该方法从大量本体模型中抽象出一个本体定义元模型ODM(Ontology Constraint Meta-model),该元模型基于集合关系理论,将本体模型划分为"实体相关元素"和"约束规则相关元素",并通过一系列OCL扩展函数来完成上述两种
针对原来以虚拟机为中心的放置策略中层次扁平、结构复杂等问题,使用一种基于包簇映射的虚拟机分配框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所有物理机的总能耗。为了快速找到最优或近似最优解,在包簇映射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有效的能源模型,并且设计一种改进的匈牙利算法,实现包簇分配。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比一般的能耗算法以及启发式能耗优化算法更快地解决问题,在分配速度和能耗优化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港口企业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需要应对不同船公司的需求制定合理的动态定价策略。使用滑动窗口方法,根据船公司减少作业时间的要求,计算出单船装卸作业时间的预期估计误差。运用TDABC(time-driven activity-based costing)方法分析码头作业成本,得出单船装卸作业的总成本。采用Q-learning算法得出以最大化单船装卸利润为主要目标,不同箱型下的动态定价策略。基于上海港实际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日益成熟,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分布式、大规模地并入配电网,同时储能、电动汽车、需求响应等主动负荷技术随之引入,使配电网由无源转向有源,由基本被动向主动方向转变,从而使其运行与控制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伴随着分布式能源主动性的增强,主动配电网亟需智能化建设。量测、通信、网络技术的完备,使其形成了信息分散关联的格局,集中式的调控方式难以适应和满足主动配电网的需求。为充分发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