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国际板是指境外企业在A股发行上市的板块。这些境外企业在A股上市后,因其“境外”性质而被划分为“国际板”。国际板实际上是我国出于习惯对境外企业境内上市的一种别称。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战略报告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至此,中国国际板的推出正式被提上议程。国际板的建立可以帮助一国吸引境外优秀企业,提高境内证券市场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一国资源的合理配置。中国上交所想要增加其国际影响力并且跻身世界一流的证券交易所,那么必须要建立国际板。本文首先通过对境外企业境内上市基本理论的介绍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外国企业来我国国际板上市的主要动机。同时,通过研究日本、欧美国家和新兴国家及特殊地区国际板建设的经验教训,给我国国际板提供一些参考意见。然后通过A股和B股股指以及H股价格的反应来分析推出中国国际板对股票市场可能造成的影响,其中对于H股价格的分析主要是选择A+H股作为样本,通过分析其在A股上市前后股价的变化来判断中国推出国际板可能会对拟赴国际板上市的H股公司价格造成何种影响。同时,通过对上市方式、证券发行审核制度以及证券法规效力的讨论来研究中国推出国际板对人民币国际化以及监管体系的影响。最后,根据国际板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最终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国际板推出对于A股、B股股价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对A股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估值和资金分流上,对B股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对于B股未来趋势的不确定性,国际板推出后B股市场不再有存在的必要,可以通过A股和B股合并的方式实现B股的退出机制。(2)国际板对H股公司股价的影响主要是来自市场预期和市盈率差异两个方面,H股公司赴中国国际板上市对于香港市场上的H股长短期价格均有正面的效应,其在A股市场的股票价格要高于香港市场股票价格,且短期内A股市场的波动性要强于香港市场。此外,银行、保险类市值较大的H股股票的两市场价差相对较小。(3)虽然存托凭证方式更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但是考虑到中国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应该在国际板建设初期以直接发行的方式引入红筹股公司作为缓冲期,当监管水平和相应法规成熟以后再使用人民币计价的存托凭证方式,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4)中国国际板推出后的短期内应该继续使用核准制作为境外企业上市的审核制度,但在长期内可以尝试搭配使用注册制和核准制的手段。同时,应该加强跨境监管合作机制,提高对违规行为的监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