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私募股权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就业和创新的促进作用深受各国政府的重视,各国政府为达成以上目标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以促进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中国也不例外。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需要法律规章制度作为基础保障,由于美国和中国在法律制度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及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在发展程度上的差异,造成私募股权投资在激励、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少差异。在美国成熟资本市场上发展出来的私募股权投资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资本市场,就存在实证检验的必要,以及在实证研究中发展出适用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假说。由于国内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推出,以及在上市公司中存在高比例的私募股权投资,为实证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对上市公司在IPO前后的作用提供了条件。在本文中不区分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和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之间的差异,统称为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本文以2004-2013年间中小板和创业板IPO公司为样本,主要从联合投资网络角度出发,度量私募股权投资在联合投资网络中的位置,即用程度中心性来刻画私募股权投资的声誉,并以此作为自变量实证研究其对上市公司IPO质量和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理论分析、比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在理论分析和国内股票市场制度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再利用中国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以及私募股权投资的有无及其声誉排名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论。本文总共分四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文献综述。第一章绪论分析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问题,界定了相关概念,介绍了研究思路、内容和研究特色及创新点。第二章全面介绍了国内外有关IPO质量、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影响上市公司IPO质量和投资效率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三章分析了中美两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历程、差异点及影响因素,重点统计分析了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现状。第四章从私募股权投资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分析了私募股权投资的作用机制,并研究了私募股权投资介入上市公司的动机、方式和影响上市公司行为的主要表现方式。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本文的实证部分。第五章是私募股权投资声誉提升上市公司IPO质量的研究。首先,研究私募股权投资介入与否对上市公司IPO质量的影响;其次,在前面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回归模型实证私募股权投资声誉对IPO抑价率、上市时年龄和IPO市盈率的影响。第六章是私募股权投资及其声誉影响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实证研究。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上市公司经常处于融资约束导致的投资不足或委托代理问题导致的过度投资的状态。本文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声誉是否能发挥作用,缓解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从而减轻上市公司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的程度。第四部分是基于前面三部分的分析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提出政策建议。论文的创新之处:(1)样本选择,为确保实证研究的权威性,本文收集了2004-2013年间938家私募股权投资和1025家中国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全样本实证研究。(2)解释变量为“私募股权投资声誉”而不是“私募股权投资”,考察私募股权投资声誉对上市公司IPO质量和投资效率的影响,拓展了现有的研究。(3)私募股权投资声誉的度量采用Hochberg et al.(2007)的测度方法,利用关系网络理论选择程度中心性(degree)指标度量私募股权投资的声誉,与以往文献采用私募股权投资的从业年限、累计投资额和累计投资轮数等作为私募股权投资的声誉相比,有效性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