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库切是200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对其作品的评价是:“结构精致,对话隽永,思想深邃。”库切的创作以小说为主,而“在关键的时刻,库切作品中的人物总是游移退缩、畏葸不前,无法率意而行。……正是在对人的弱点与失败的探索中,库切抓住了人性中的神圣之火。”库切的小说塑造了“受难者”群像,他们不仅是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众生存状态的写照,也是当下全人类的生存境遇,我们多多少少能在这些“受难者”身上找到自身的影子。本文以这些“受难者”形象为切入点,对他们的生存困境进行归纳分析,展现他们身处什么样的境遇,在肉体和精神上受到怎样的折磨,各自的应对方式;分析受难的原因,及其所指涉的社会和历史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库切对重大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看法和应对策略。库切是生长在南非的荷兰人后裔,正是通过写作注入对这些肉体或精神上的“受难者”的关怀,在他身上体现着当代移民作家的创作境况。本文共分四大部分:第一章分析“受难者”的生存状况及原因。库切作品中的主人公陷入肉体和精神上的困境。而造成“受难”的原因可能有战乱造成的社会失序、不公平的制度、为坚持真理而付出的代价、在霸权下丧失话语权、个体的差异造成了隔阂以及欲望过度膨胀等。第二章阐释库切塑造“受难者”形象所指涉的社会和历史问题。造成以后殖民地居民为代表的现代人生存困境的社会历史原因有:殖民统治和历史的欠账、过度压抑的现代制度、话语霸权和人性异化的加剧。第三章论述了受难者超越困境的方式以及库切对重大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看法和应对策略。“受难者”总是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困境中挣扎,以求摆脱超越困境,而在这些“受难者”形象的塑造中,寄予了库切对民主和自由的问题、文化碰撞和文化融合的问题、人道主义和道德构建的问题的思考。第四章探讨库切的独特的受难意识形成的原因,分析他独特的生活背景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对于其写作的影响,了解以库切为代表的西方世界中的移民作家生存和创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