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一世加冕典礼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_0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都铎王朝是英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宗教大变革的时代,处于从中世纪封建国家向近代民族国家过渡的关键时期。伊丽莎白一世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登基即位,于1559年举行加冕典礼。伊丽莎白女王的加冕仪式主要包括进入伦敦城的游行仪式以及于次日举办的加冕涂油礼仪式两部分。女王的加冕仪式既是对传统仪式的继承,也根据时代需要而发生了一些细微变化。仪式通常所展示出来的只是外在形式,但我们不能忽视仪式本身所包含的深刻的实质内容。因此,本文将在叙述伊丽莎白女王加冕仪式过程的基础之上,试图对蕴含在仪式之后的内在含义进行深入的分析解读。伊丽莎白女王的加冕仪式具有盛大华丽的场景和丰富多样的内涵。伊丽莎白一世进入伦敦的入城游行仪式由伦敦塔出发,到威斯敏斯特宫结束。伦敦市为此提前布置了几处露天表演的舞台布景,场景的设置和表演一方面表现了对女王的尊敬和爱戴;另一方面则带有政治劝告和教化意义,寄希望于女王能够开创盛世,希望国家长治久安。伊丽莎白女王借此机会与臣民形成的热情互动成为联系君臣之间的情感纽带,女王深知权力来源于臣民的支持,女王的亲和力也增强了臣民的国家归属感。加冕游行更加具有世俗性质,体现出英国民族国家的特征。加冕游行的队列次序和参与人员充分体现出英国当时的国家结构和社会等级秩序。贵族仍是社会主要等级,但乡绅、新兴资产阶级等阶层的实力增强,凭借经济实力也能够跻身于社会上层等级。议会等国家机构的职能进一步增强,女王深知与议会合作的必要性。加冕游行所展示出的王室一切盛大奢华的场景,是女王权威的体现,盛大仪式成为王权的象征。伊丽莎白女王的加冕涂油礼仪式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相比于世俗性的加冕游行,加冕涂油礼更具有宗教性质。加冕涂油礼上,出于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局势等各方面的考虑,伊丽莎白一世表现出模棱两可的宗教态度。这说明伊丽莎白即位之初的宗教态度和宗教政策并不完全是新教性质的,直到女王即位几个月之后,才制定了明确的新教政策。加冕涂油礼上,女王表现出对世俗人员的重视和对教会人员的漠视态度,表明教权不再是王权的障碍。而一些细节的变化则说明王权此时受到议会和法律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宪政的倾向。加冕仪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时代要求做出一些细微变化,从而延续至今。加冕仪式包含着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成为英国政治文化的标志,体现了英国历史文化的持久性和延续性。因此,对加冕仪式的分析研究提供了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英国历史文化的宝贵方式。
其他文献
中国的石刻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东北地区的古碑,虽然在数量上远不如中原,但镌刻着女真族文字的古碑,在全国却是绝无仅有的。“大金得胜陀颂碑”一千年到五百年前黑龙江地区女真族人
宦官,是中国古代皇权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帝王所在的宫廷,毫无疑问是历代王朝政治的心脏地区。宦官作为宫廷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与皇权紧密地联系在一
对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的研究,自清末以来始终未曾间断过,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学热”的氛围中,曾国藩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物。以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的30卷《曾国
本文选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海明威的文学作品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剖析战争前后海明威思想变化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从而深入探讨战争和文学之间的关系。   战前,在美国维护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