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宅建筑外部入口空间可识别性的一般含义,就是在同一个住宅小区内,在众多住宅单元入口中,每个单元入口在整体协调一致的基础上都有独特的个性,居民能够轻而易举的发现和找到自己回家的楼栋单元入口或者找到朋友家的住宅单元入口。居住区内的各楼栋单元入口之间应该遵循总体协调一致的原则,在总体协调一致的原则下,局部稍作变化,体现一定的差异性,可识别性则随之加强。可识别性与我们生活中接触的品牌产品类似,品牌产品能带给消费者独特、非同一般的感受,可识别性同样如此,当人们进入到某一栋楼的单元入口处绝不会有像走到了别人家单元入口的感觉,或者有进入到别的楼栋单元入口进而迷路产生的恐惧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家的归属感、亲切感。由此可知,视觉和精神双重层面的内容,均能体现在住宅外部入口空间可识别性上,比如居民在寻路时的感受等。经过众多的文献检索后发现,识别性研究关注的领域主要为城市及城市广场、商业空间、办公建筑以及居住区与居住区之间的识别性。关于居住区的识别性研究大多是在研究城市形象识别时略有提及,专门体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总结了相关学者的论述,针对居住区住宅建筑现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高层单元式集合住宅外部入口空间可识别性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文章首先界定了住宅建筑外部入口空间相关定义,在对住宅建筑入口现状进行实地预调研的基础上,借助一些理论如:环境心理学、建筑心理学、环境视觉原理等方面的理论分析住宅建筑外部入口空间可识别性的环境认知特点。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分析影响单元入口空间的要素、居民的可识别性需求。并且根据住宅建筑外部入口各具体要素分析可识别性现状,进而从住宅区整体形态要素、单元入口空间实体要素、住宅区视觉标识、单元入口外部环境要素等几个方面进行可识别性设计原则与策略方法分析。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最终得出,易识别的住宅外部入口空间的形成需要整个小区环境,尤其是住宅建筑外部入口空间环境所有构成要素的共同作用,建筑设计为主,非建筑设计(方向诱导标识系统)为辅,从人的认知心理出发,构建清晰易识别的住宅建筑外部入口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