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在高糖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nlmnbala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高糖环境下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或凋亡情况及自噬水平,并利用自噬阻断剂3-MA作用细胞以观察细胞增殖或凋亡的变化,探讨自噬在高糖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将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细胞进行稳定传代培养,运用CCK8法检测LNCap前列腺癌细胞在不同浓度高糖(正常糖5mmol/L、中度糖10mmol/L、高度糖30mmol/L)诱导下的不同时间点(24h、48h、72h)的细胞增殖状况,并用DAPI染核法分析细胞凋亡情况,最后采用Western blot测细胞抗凋亡指标Bcl-2蛋白表达情况。2.MDC、AO染色方法检测LNCap前列腺癌细胞株在不同浓度高糖(正常糖5mmol/L、中度糖10mmol/L、高度糖30mmol/L)诱导下的不同时间点(24h、48h、72h)自噬表达情况;并且用Western blot测细胞自噬指标LC3-Ⅱ/Ⅰ蛋白表达;最后用GFP-LC3质粒转染LNCap细胞验证不同浓度及时间点高糖诱导下其自噬的表达情况。3.选取LNCap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表达变化大的第72小时高度糖30mmol/L作为实验对象。在高糖环境培养的前列腺癌细胞经自噬抑制剂3-MA(终浓度为10mmol/l)作用后,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活力及DAPI染核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然后通过流式细胞学技术对细胞活性氧检测(ROS测定)和荧光显微技术对细胞内线粒体电位进行检测(JC-1探针),研究高糖培养环境下阻断自噬后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结果:1.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前列腺癌LNCap细胞在高度糖培养条件下的癌细胞活力升高;DAPI染核结果显示高度糖环境培养下的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率能够保持较低水平;Western blot测细胞抗凋亡指标Bcl-2蛋白表达情况可见随着培养基糖浓度增加及培养时间延长,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量是显著升高的,尤其是72小时的高糖组抗凋亡Bcl-2蛋白表达最多,这印证了前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2.MDC、AO染色检测前列腺癌LNCap细胞内自噬结果显示在高糖培养条件下自噬有显著增高;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同样显示在高糖培养条件下LNCap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II/I比值显著上调。以GFP-LC3转染前列腺癌细胞显示的免疫自噬荧光点统计结果同样能验证上述结果。3.CCK8法检测前列腺细胞的活力发现LNCap细胞高糖实验组加入自噬抑制剂3-MA后细胞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DAPI染色实验显示高糖自噬抑制剂组的LNCap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LNCap细胞活性氧检测(ROS测定)进行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高糖培养条件下LNCap细胞内的氧自由基显著升高;再通过检测前列腺癌细胞内线粒体电位检测(JC-1探针)发现LNCap细胞在高糖培养环境下细胞经3-MA作用后的线粒体出现显著电位下降。结论:高糖环境会促进LNCap细胞生长,并刺激LNCap细胞内自噬明显升高。高糖刺激前列腺癌细胞自噬增加的可能机制是高糖在癌细胞内线粒体代谢中产生过多具有破坏性的氧自由基,诱发癌细胞内保护性自噬增加。自噬抑制剂3-MA的应用可破坏自噬保护机制,最终导致高糖环境下LNCap细胞的凋亡率升高,细胞死亡。
其他文献
<正> 在恶性肿瘤患者当中,常常见有高热症状。对此曾给以相应的抗菌素治疗,一部份患者可以退热,但仍有部份患者之发热未见减退。后者曾是我们临床工作中的一个棘手问題。近年
结合海洋石油平台钻完井作业期间闲置设备的管理现状和问题,进行了风险分析,以“三分三结合”为中心,制定了设备设施闲置维修管理策略和方案,提出了闲置设备维修管理保障措施
为提高艾哈代布油田技套固井质量,对影响技套固井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从下套管前的井眼准备、下套管和固井施工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使固井质量良好率由2014年的69%
土壤无脊椎动物生物量通常小于土壤生物总生物量的10%,但它们种类丰富,取食行为及生活史策略多种多样,且土壤动物之间,土壤动物与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土壤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武器装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同时,武器装备系统也越来越复杂。为保证武器装备功能、性能的发挥,装备的保障需求也显得越发重要,甚至能够影响到作
国内消防系统共有三种,分别为“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和“低压消防给水系统”。只有“临时高压给水系统”须设置工程消防泵,其消防泵在火灾时能自动
行政区划调整是政府调整空间资源配置的有力工具,而政府主导的城市空间调整能否带来人口的集聚以及经济绩效的提升,有待实证检验。本文基于全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和地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