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金盆梁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与找矿靶区预测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ksk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柞水金盆梁矿区位于山阳-柞水盆地北缘,商丹深大断裂南侧,所处商丹断裂带是我国重要的金矿聚集区。该区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具备有利的成矿条件。为了尽快查明金盆梁矿区的找矿前景,并快速圈出成矿有利区。采用地质测量与地球化学勘查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对陕西省柞水县金盆梁地区进行了1/1万地质填图、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以及1/1万土壤测量等工作。最终获得如下成果:1)区内赋矿地层及矿源层主要为上泥盆统桐峪寺组第5、第6岩性段,含矿岩石为粉砂质页岩、泥质页岩、钙质页岩。主要的控矿构造为NWW-NW向断裂的次级断裂带,其次为次级的NE向、NW向断裂带。区内的脉岩与金矿(化)关系密切;2)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共圈定综合异常7处,其中甲类异常1处,乙1类异常4处,乙2类异常2处,经1:1万土壤测量检查发现异常重现性好,异常及矿体严格受断裂的控制,尤其是近东西向断裂控制着金矿床的分布。3)泥盆系上统峒峪寺组第五岩性段上亚段(D3t5-2)、第四岩性段下亚段(D3d-1)和第六岩性段(D3t6)中,富集Au、Ag、As、Sb等,为典型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元素组合,元素含量变化幅度大,说明这些地层可能为Au的矿源层。4)根据研究区的成矿地质条件,结合异常的规模、强度及元素组合等,在研究区内划分出四个找矿靶区:①玄檀沟Au-多金属Ⅰ级找矿靶区;②周家屋场西北-1293高地Ⅱ级找矿靶区;③颜家大屋场-1653高地Ⅱ级找矿靶区;④芦槽沟村Ⅲ级找矿靶区。5)根据研究区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在研究区共圈出金锑矿化体4条,整体呈NWW向展布;金盆梁金矿在构造上受脆-韧性剪切带的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晚泥盆统桐峪寺组地层,是地层、构造、矿化蚀变共同作用和长期演化的结果。随着多期次构造演化,矿化蚀变交代多次作用,矿化叠加现象明显,说明金盆梁金矿床是在多期次多阶段的成矿作用下形成的。
其他文献
三突起类(Triproj ectacites Mtchedlishvili,1961 emend.Stanley,1970)是晚白垩世-古新世北半球广泛分布的一类被子植物花粉,具有特征明显、分异度大、地质延限短、演化迅速的特点,对地层划分和对比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形态复杂多变,该类花粉在度量和描述中存在不少难点,缺少明确而统一的标准,这导致了属种定义和区分的巨大分歧,迄今提出的与三突起类相关的属有3
学位
作为城市活动断裂探测中最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浅层地震勘探不仅能探测地表活断层的位置、上下断点埋深和空间展布特征,而且能利用多次覆盖技术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胶莱盆地白垩世发育了大量的青山群火山岩,本文对该套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包括主量元素、稀土元素、过渡元素以及其余微量元素)研究。通过这些研究,明确了该
准噶尔盆地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南缘地区构造复杂,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大。本文以准噶尔盆地南缘西大龙口地区的芦草沟组剖面为切入点对该地区烃源岩地球化学 .特征进行研究,
现阶段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岩溶作用的影响特别是对岩溶作用碳汇效应的影响研究备受关注。研究表明,碳酸盐岩的溶蚀及地下水中的HCO3-并不完全是碳酸风化碳酸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