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孢囊线虫在我国九省发生情况的调查及其综合防治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f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是危害小麦、大麦、黑麦、燕麦和牧草等禾谷类作物的一类重要病原线虫,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目前在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生分布。本文系统调查了 CCN在我国小麦主产区的发生情况,研究了种衣剂、生防菌剂和阿维菌素颗粒剂等对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防治效果,这些研究对综合防控CCN、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2014-2015年间,对我国江苏、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九省27地区68市县区的小麦产区进行了 CCN发生情况的调查,共采集样品233份。结果表明,CCN在九省各地的田块发生都不均匀,田块间的孢囊密度差别较大。其中,以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冬麦田的CCN发生情况最为严重,青海省春麦田的CCN发生程度普遍比较轻。除青海省以外的其余各省,小麦主产区基本采用冬小麦和玉米旱地轮作、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且以沙壤土为主,这些都会造成土壤中孢囊量的快速累积,导致CCN对小麦的危害日益严重。在田间条件下开展了 CCN综合防治研究,包括种衣剂1号、种衣剂2号、BT芽孢菌剂三个菌种比处理(1:30、1:45和1:60)以及阿维菌素颗粒剂(GR)施用量30kg/hm2和60kg/hm2等共7个处理。结果表明,种衣剂1号、种衣剂2号、BT芽孢菌剂(1:30)和阿维菌素GR60kg/hm2处理对CCN的繁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阿维菌素GR30kg/hm2的抑制效果较好,且小麦增产率较高。因此,在小麦返青期施用阿维菌素GR 30 kg/hm2,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CCN造成的损失。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区域功能定位的调整,门头沟区正逐渐由以资源开采型产业为主向以旅游业、特色林果产业等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转变。面对这几年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机遇,门头沟区科委以下属科技开发实验基地为基础着力打造科技推广服务平台,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支撑力度,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生态修复产业的任务和要求,积极探索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富民之路。    科技助推特色林果业和生态修复快速发展   
本文以江苏省杂草稻(Oryza sativa L.)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江苏省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在不同环境因子影响下萌发特性的差异;通过大田栽培试验,系统分析了江苏省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在生长过程、植株农艺学性状和种子形态特征的差异;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杂草稻对栽培粳稻产量和稻米率的影响;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研究了除草剂对杂草稻的防除效果和可行性。结果如下:试验比较研究了在不同环境因子影响下,江苏省
烟粉虱Bemisia tabaci广泛分布于各大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具入侵性的烟粉虱Middle East-Asia Minor1(MEAM1)隐种(该隐种近年来通称为B型烟粉虱)开始在多
随着植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拟南芥,烟草,番茄等双子叶植物与昆虫互作的关系已经广受研究,但是作为单子叶作物的水稻在抗虫功能机理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我们的先期研究已明确,二化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