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是药品研发和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其中,对药品进行质量控制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中药与天然药物受到国际医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尽管中药所含物质群非常复杂,但联用仪器和相关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快速发展为中药这一复杂体系的分析与质量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和广阔的前景。同时,杂质控制是化学药品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药品中杂质的控制是保证药品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伴随着对药品杂质特性的深入了解,“杂质谱控制”理念已经被国内外普遍接受。本论文分别以中药体系及化学制剂为研究对象,利用联用技术结合相关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及化学制剂杂质谱研究,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所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采用二种化学计量学分辨方法用于不同地区党参挥发油成分的分析(第二章)。这一部分中,在讨论了二种化学计量学分辨方法,即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uristic evolving latent projections, HELP)和选择性离子分析法(Selective ion analysis, SIA),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同时运用上述二种分辨方法解析了不同地区党参成分挥发油成分的GC-MS数据;此外,引入程序升温保留指数(Temperature-programmed retention indices, PTRIs),以辅助化合物的定性分析,显著提高了定性分析的可靠性。所获结果表明,从甘肃党参、山西党参和新疆党参的挥发油成分中分别定性出69、78和63种化合物,定性组分的含量分别占挥发油总含量的89.52%、91.65%、90.35%。三种不同地区的党参共有的挥发油组分为29个;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党参挥发油成分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本章内容为党参药材资源的合理使用研究提供参考。二、以中药制剂苏合香丸中挥发油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简单易行的苏合香丸的GC-MS指纹图谱,并进行了相似性分析。然而,在采用常用的相似度标准对所得苏合香丸指纹图谱进行质量评价时,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当苏合香丸中某一重要药材成分完全未检出时,其指纹图谱的相似度有时竟很高(超过95%)!这就意味着仅通过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似不足以准确控制苏合香丸的产品质量。因此,有必要对此进一步研究,以找到一个可对苏合香丸的产品质量进行合理评价的新方法。首先,通过所得活性化合物的程序升温保留指数(PTRIs)、质谱和化学对照品确定了25个主要的特征峰。然后,通过比较样品与阴性对照样品以及对照药材之间的化学成分变化,重点关注主要特征峰归属的鉴定和评估。通过归属27个主要特征峰,在苏合香丸处方中确定了9种挥发性药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相似度加特征峰归属的方法可能是对中药复杂复方药物质量控制一个有效方法。三、苏合香丸中汞的价态研究(第四章)。采用HPLC-AFS方法分析含有朱砂成分的中药制剂苏合香丸中汞的不同价态,并比较分析在模拟人工胃液及稀酸中可溶性汞的测定。结果表明,苏合香丸及朱砂药材在酸环境及人工胃液中汞的存在形式为可溶性Hg2+的形态,未检测到甲基汞及乙基汞。继通过将朱砂细粉在模拟人工胃液及稀酸中可溶性汞的测定,并结合大鼠口服苏合香丸10天后肝肾组织中二价汞的含量测定结果,可知大鼠给药10天后在肝、肾中汞的存在形式也为可溶性Hg2+的形态,未检测到甲基汞及乙基汞,其毒性远远小于甲基汞及乙基汞。本研究所得结果对含朱砂制剂引起的汞中毒进行释义,并为进一步深入该类中药的药理毒理研究打下基础。通过对其进行再评价,为修订我国《中国药典》中与朱砂安全性有关的质量标准奠定了基础。在第五章中,我们对苏合香丸及其药材中的农药残留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四、为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对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了工艺再评价及杂质谱研究(第六章)。采用HPLC-MS联用技术建立化学制剂利巴韦林注射液的杂质谱。并通过酸、碱、光、氧化、热破坏等方法分析杂质成因,最终确定了杂质的来源。并对主要杂质进行了归属及定量。参照国外药典,对现行标准中未进行限定的单个特定杂质进行定量限定并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