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471085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通过监测早发型子痫前期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本院产前检查并入住分娩的早发型子痫前期组患者55例,其中有早发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26例和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9例,以及晚发型子痫前期组患者60例,其中有晚发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28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32例。同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分娩正常孕20~34周孕妇55例为对照组。所有检测对象均于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6ml。采用荧光偏振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采用激光法测定血小板参数。在ACLTOP全自动血凝仪上采用光电散射法测定凝血四项,采用免疫金标准法测定D-二聚体,并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①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组的HCY、MPV、PDW、D-D水平显著高于早发型轻度予痫前期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但PLT、PCT、PT、APTT、TT、FIB水平显著低于早发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②早发型轻度予痫前期患者组的HCY、MPV、PDW、D-D水平(有增高趋势),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LT、PCT、PT、APTT、TT、FIB(有降低趋势),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组HCY、MPV、PDW、D-D水平显著高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组(P<0.05);PLT、PCT、PT、APTT、TT、FIB水平显著低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组(P<0.05);④早发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组HCY、MPV、PDW、D-D水平(有增高趋势),与晚发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LT、PCT、PT、APTT、TT、FIB水平(有降低趋势),与晚发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导致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一个重要因素;②同型半胱氨酸、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水平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检测其水平对病情的诊断、观察及防止血栓和子痫的发生均有意义;③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较晚发型重度子痫自,前期的高凝状态和凝血功能障碍更为严重,更容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小球囊预扩技术在介入治疗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中的效果,并与不采用小球囊预扩的传统术式进行疗效对比。主要对患者围手术期发生高灌注损伤、脑出血、缺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