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现实与心灵的叙述——托尼·莫里森《宠儿》艺术特点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so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是当今美国文坛一位十分引入注目的黑人女作家。她的第五部小说《宠儿》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是她最好的作品,并在1988年为她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1993年她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她给全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黑人历史与黑人文化的机会,让人们认识到这一历史和其文化资源是在自我创造和自我表达的基础上,通过特殊作品形式而体现出来的。她的成功不仅证明了她在文学领域的个人的成就,还标志着非洲裔美国作家得到了广泛承认。托妮·莫里森的艺术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她继承并深化了黑人文化传统的特点和毅力。 从黑人女性的角度,莫里森通过她的作品展现了一段段奴隶制度下黑人命运的血泪史。更重要的是,通过她紧密的情节安排和引人入胜的叙述,她强有力地表现出黑人坚毅不屈的性格。在黑人文学领域,通过探索创新的写作风格和提倡勇于表达自我,莫里森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基于真实的历史故事,她创作出了《宠儿》一黑人文学史上一部不朽之作。通过特殊的写作技巧和叙述安排揭示出在非人的奴隶制下黑人女性被剥夺了为人母与为人女的权力,描绘了一名黑人女奴隶解救自己和自己孩子的残酷经历。《宠儿》再现了饱受摧残、被迫沉默了很久的一个声音,这个被长久忽视的声音正是美国黑人的自由呼声。《宠儿》通过探讨真爱,家庭和自由等主题进一步探讨了奴隶制度对黑人的创伤。莫里森在写作风格上大胆创新,突破了现实主义的写作特色,展现了她对种族、传统写作和主流文化的独到看法。 国内外文学评论家从文学理论和写作技法等多个角度探讨过莫里森的作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作品的丰富的研究内容和重要的研究价值。这其中包括了对其作品争议性主题、历史意义、种族意识、诗歌性语言、象征手法和叙事风格等方面的研究。除此之外,还有从比较文学角度对其作品和其他黑人女作家作品的比较和评论。 基于以往对莫里森作品的研究,笔者认为莫里森的艺术创作风格值得更深刻的研究。论文主要从《宠儿》的叙述风格、叙述技巧、环形叙述结构和叙述时间安排等几个方面对莫里森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进行探讨。文章主体分为三章。 第一章中,作者指出“意识流”写法和内心独白的运用在《宠儿》的故事展开中发挥了增强小说表现力和拓展作品表现空间的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这两种叙事方法的不同,并通过举例分析了它们在这篇小说中的具体作用和效果。莫里森通过作品中主要人物断断续续的思想活动和“自由联想”给读者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人物形象以及她们的人生经历。莫里森运用“意识流”写作手法带领读者穿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体验了小说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内心独白作为一种独特的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写作手法也被莫里森生动的运用在了《宠儿》之中。通过人物语言表达人物内心想法和情感是内心独白的基本形式。它使读者能够了解到作品中人物内心的真正想法与感受。在《宠儿》中,莫里森通过几处内心独白讲述了故事的中心事件,同时也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的痛苦感受和无奈心情。 本文第二章开篇探讨了《宠儿》的非直线性叙述方式,指出这部小说的环形叙述结构。这种环形的,夹杂着对过去和现实描写的环形结构印证了莫里森对待过去的态度。她认为过去应当被后人记住并时常回忆起来,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勇敢地直面未来。除此之外,本文还在这一章探讨了小说的诗歌性语言、互文性以及一些其他叙述手法的应用以及它们各自所达到的独特艺术效果。笔者认为,在《宠儿》中,莫里森运用一系列感情强烈、语言丰富的片段描写有力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引领读者逐渐在文章中体验黑人在奴隶制度下的辛酸生活。小说中通过对个别事件和主要人物语言的重复叙述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成功塑造了人物各异的形象,性格和心里状态。莫里森在小说中通过简略叙述给读者展现了很多丰富而生动的形象,这些对个别事件的简要叙述达到了拓展小说表现空间的作用,留给读者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对整个故事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的思考。 在第三章中,本文主要阐述了莫里森对《宠儿》叙述的时间的独特安排,从而进一步展现其与众不同的艺术特点。通过对小说独特的叙述时间安排的分析,作者发现莫里森成功地模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带领读者穿越了过去、现在与未来。在叙述时间的安排上,莫里森并没有遵循常规的故事情节发展顺序。她运用非时间顺序与多次叙述等独特叙述时间技巧的结合,生动地讲述了一名黑人奴隶解救自己和自己孩子的残酷生活经历。本文通过对比故事时间顺序和小说时间顺序安排展示出莫里森的突出的写作艺术技巧。小说中的一系列围绕主要事件展开的倒叙和暗示生动的展现了奴隶制度下黑人的悲惨遭遇和她们面对困境的毅力和决心。莫里森通过在小说中对不同故事情节进行不同次数的描写体现了她所想突出的重点,并且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本文通过提出并分析《宠儿》中的实际例证,展示了莫里森这一独特的故事叙述特点。通过单次叙述、重复叙述和多次叙述莫里森强化了小说主要事件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更重要的是,她成功的展现了主要人物的经历和她们所受的不公正待遇以及这些不公正待遇对她们肉体和心灵的创伤。同时本文还对莫里森在《宠儿》中的总结性描述、现实描述、停顿式描述和省略式描述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并从这些角度说明了莫里森在小说叙述时间安排上的独特艺术特点。 总而言之,本文通过从叙述风格、叙述技巧、叙述手段和叙述时间安排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对莫里森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的分析与探讨。笔者认为莫里森通过运用“意识流”、内心独白等叙述手法,独特的叙述时间安排和环形叙事结构成功地增强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拓宽了作品的艺术表现空间,丰富了情节和人物的表现手法。《宠儿》称得上是美国黑人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托妮·莫里森也配得上她“叙述大师”的称号。本文认为,莫里森通过她独特的叙述手法和叙述时间安排,充分展现了她的艺术特点,成就了她在美国黑人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独特的地位。她独特的写作手法带领读者穿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体验了一个种族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态度。
其他文献
美国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历了动荡不安的时代。在此期间,美国女性也掀起了追求解放的狂潮,颠覆了多种价值理念,从而使美国女性文化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内涵。依据文化非静止的
流散现象是近百年来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产物,这种现象的出现造就了流散写作的诞生。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流散写作已经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关注。同时,对流散文学的研究也已经
如今,尽管美国黑人已经可以享受到宪法赋予的权利,但是某种程度上白人对黑人的歧视依然存在。美国黑人为争取自由平等权利而进行的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世人所目睹。 美国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