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是一种不明原因,发作时触电样剧烈疼痛,无法忍受,间歇期无任何症状,长期复发的慢性疼痛综合征,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严重的精神负担。根据导师20年来治疗PTN临床经验为基础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本临床研究应用齐刺下关穴的方法并配合电针治疗PTN,与常规针刺相比,旨在验证本治疗方法的可靠性及优越性。方法1、临床选取来自武汉市中医院针灸风湿疼痛科病房和门诊已确诊的60例PTN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常规组、药物组各20例。治疗方法a.治疗组:主穴下关穴、阿是穴、双太冲穴、双合谷穴。齐刺下关穴,捻转得气后,以患者面部抽动为佳,选其三穴中二穴加用1组电针,余穴常规操作。b.常规组:按照《针灸治疗学》[12]选穴及常规操作,选下关穴与四白穴加1组电针。c.药物组:卡马西平(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1018,100mg/片),医生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调整卡马西平口服剂量及每日口服次数,药量严格遵医嘱,患者不可自行随意加减口服剂量。d.治疗组与常规组同时加用基础口服药物,方案与药物组相同。2、针灸诊疗疗程程:每次30分钟,1次/日,连续治疗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共治疗二个疗程。3、治疗结束后随访三个月,每一个月观察一次。分别记录每个患者在各个阶段的CBZ剂量、VAS评分、不良反应,并分别对各项观察指标,临床疗效做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结果治疗结束:治疗组与常规组、药物组比较在疼痛的控制及治疗效果上优于常规组、药物组;治疗结束:三组患者口服卡马西平片平均药物剂量均减少其中治疗组口服药物剂量,三者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第1个月随访:治疗组、常规组患者口服卡马西平片平均药物剂量均减少,治疗组与常规组、药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治疗组口服剂量较少;第2个月随访:治疗组患者口服卡马西平片平均药物剂量继续减少,常规组患者减少不明显,即治疗组患者卡马西平口服药物剂量明显低于常规组、药物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患者则增加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第3个月随访:治疗组患者口服卡马西平片平均药物剂量仍继续减少,而常规组有明显增加,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药物组患者回升趋势明显,用药剂量明显高于治疗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常规组组间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愈显率达90%,总有效率占95%;常规组愈显率占50%,总有效率占85%;药物组愈显率达25%,总有效率占70%,经秩和检验统计学分析p<0.05,治疗组在综合疗效上要高于常规组与药物组。结论1、采用齐刺下关穴配合电针方法治疗本病,治疗组与常规组、药物组比较在疼痛的控制及治疗效果上优于常规组、药物组;治疗组在减少卡马西平用量上皆具有显著疗效,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随访1,2,3个月明显看到患者口服卡马西平片平均药物剂量减少明显,并在第3个月随访时仍在继续减少,没有回升趋势,而其它两组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得出治疗组疗效肯定,与常规组、药物组比能很好改善患者疼痛及其他不适感觉与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日常生活作息质量,治疗组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及药物组。2、应用齐刺法配合电针的操作方法体现了古代针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特点,本治疗方法与常规针刺相比,取穴少,操作更简便,并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及依从性;临床疗效优于一般的针刺方法,大大缩短了疗程,并该疗法还具有无毒副作用、痛苦少、心理负担少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