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学和国际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国际竞争力理论的新发展,针对农产品国际竞争的特点,对中国只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生产成本、市场价格和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试图寻求中国主要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劣势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明确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提出中国主要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 论文除绪论外,按逻辑顺序分为六章。绪论部分阐明了研究立题的目的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的动态,论述了论文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介绍了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沿着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理论的历史发展主线,深刻探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在国际竞争中的相互关系,阐明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成本控制能力、生产组织能力、科技开发能力、营销组织能力、产品加工能力和市场反应能力的“一组先进技术和能力的和谐组合”,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应该由产品的多层次性开辟多条出口渠道,与市场需求相对应,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消费者剩余。第三章通过数据对中国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生产效率和出口能力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第四章分析对比了中国与美国在产品成本、价格上的优劣势,并从成本结构出发分析中国与美国农产品国际竞争的潜力,用模型得出美国等发达国家用农产品补贴促进农产品生产和出口的深层原因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取得经营利润,获取竞争优势,排挤竞争对手。阐明目前农产品的竞争是品质质量和信誉竞争的观点,通过模型分析了产品品质质量与核心竞争力—消费者剩余的关系。第五章以贸易竞争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市场集中度和比较优势指数,实际测算了中国主要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产品结构、规模结构和市场结构。研究的产品细化到各种加工品,研究的市场细化到各国市场。研究表明,中国粮食初级产品与加工产品的出口目标市场不具互补性,但加工产品比初级产品更具比较优势,鲜食水果与果汁和水果罐头的出口目标市场具有互补性,水果加工品出口比鲜食水果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第六章研究了影响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及其优化,包括资源因素、技术与规模因素、农业组织效率与组织制度、政府功能定位等因素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及优化。并且具体从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经营结构三个方面提出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化策略。第七章以整个研究结果为基础,从宏观的层面上提出了应该从整个供应链上把握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规划农业发展,整合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市场,加快科学技术的创新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