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各国普遍采用了浮动汇率制度,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使得汇率、利率等市场因素导致的风险骤增,许多沉痛的案例,使人们不得不重视银行的风险管理。汇率风险逐步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如何管理和控制汇率风险成为银行业当下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年来,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一直在进行汇率风险管理的技术研究和实践活动,并依据不同的汇率风险衡量方法,开发出多种汇率风险管理技术。许多知名银行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险管理方式。例如,摩根大通集团内设有风险管理部门、资金部、首席投资办公室、法律合规部。首席风险官来自公司的运营委员会,是风险管理部的领导,直接向董事会报告。在风险管理部门中设有市场风险管理单位,这个单位负责监控包括汇率风险在内的市场风险。资金部与首席投资办公室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负责测量、监控、报告及管理外币汇兑风险。严密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确保了汇率风险的有效控制。又如,苏格兰皇家银行采用了多种科学的汇率风险管理方式。它运用风险价值、限额控制、压力测试、情景分析、头寸分析、敏感性分析、模型验证等方法来管理交易性和非交易性资产组合的汇率风险。可见,国外的商业银行已经对汇率风险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和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建立严密高效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第二,推进风险管理技术模型化和定量化;第三,构建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模式和制度。长期以来,我国的汇率制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银行面对的汇率风险很小,所以汇率风险管理常常被忽视。2010年,我国在2005年汇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商业银行落后的汇率风险管理方式很难适应汇率改革后的新经济环境。而且,由于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面对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西方发达国家的汇率波动异常,人民币稳步升值。汇率风险不仅关系着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安全性,而且挑战着中国的整个货币系统。因此,中国商业银行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汇率风险管理水平。本篇论文主要分五个部分来阐述我国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研究。第一章是引言,主要是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本文的特色与创新,同时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框架。第二章是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形成。首先介绍汇率风险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其次,针对本文主题,分析了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形成机制。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是在持有或者运用外汇的前提下产生的,主要与系统风险、信息不对称、制度缺失息息相关,其中需要管理的是由投机性外汇买卖和中介性外汇买卖所带来的汇率风险。第三章是商业银行汇率风险计量方法的分析。首先,介绍了汇率风险敞口。它是一个衡量敏感性的指标,主要有总汇总敞口(the gross aggregate position,简称GAP)、净汇总敞口(the net aggregate position,简称NAP)、汇总短敞口(shorthand aggregate position,简称BAP)三种方法。其次,介绍了VaR。VaR是在一定置信水平下和一定目标期间内,预期的最大损失。VaR方法实际上充分考虑了金融资产对某种风险来源(如利率、汇率和GDP等基础性变量)的敞口和市场逆向变化的可能性,以最简单的形式将不同市场因子、不同市场风险集成为一个值,因此,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面倍受重视。第四章是本文最核心、最有特色的部分,是对中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实证研究。这部分采用我国2005年汇改之后的数据来计量国内商业银行面对的汇率风险。之所以采用这个时段的数据是因为该时期特殊的经济环境: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各国汇率波动频率高、幅度大。首先,通过研究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这三家上市银行的财务报表得出三家银行在2008、2009这两年的外汇风险敞口。可以看出这三家上市银行这两年来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略有成效,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中国商业银行面对的汇率风险还是很大,应该加强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然后,通过外管局的数据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VaR。因为在中国的商业银行界,中国银行最早开展涉及外汇的银行业务,其业务量最大,成熟度较高,所以用中国银行的数据来进行在险价值的分析。从中得出,中国银行由于汇率的变动,一天内可能遭受高达2亿元的损失。因此,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方面仍然需要不断改进。第五章是在上一章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一些建议。我国商业银行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汇率风险的认识与管理理念薄弱;汇率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汇率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不完善;汇率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控制能力有待提高;汇率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有待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缺乏避险手段;汇率风险管理人才缺乏,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外部监管存在问题。要完善我国的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必须由商业银行业界和国家监管机构共同努力。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从以下方面不断努力:加强汇率风险的认识与管理理念;完善汇率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提高汇率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控制能力;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内控系统;培育和完善外汇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外汇衍生品市场;重视汇率管理方面的人才储备。同时,也需要国家金融监管机构为商业银行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为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市场监督的作用有效发挥。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第一,相关理论借鉴和引申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国内外在汇率风险及其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研究方面有许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学习、借鉴相关理论的同时做出进一步的探讨和引申,并通过实证研究,做出一点思考。第二,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本文在了解掌握各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计量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相关数据,分析统计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敞口和在险价值。依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政策建议做出讨论。第三,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实证研究中,通过我国三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年和2009年的外汇敞口纵向分析,得知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外汇敞口在加大,只有工商银行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是略有成效的。通过横向分析这三家上市商业银行,得出外汇敞口的大小与外汇业务量是相关的,说明了中国商业银行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所要面对的汇率风险将不断加大。所以,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对汇率风险管理有足够的重视。本文的特色主要有:第一,从微观主体的角度分析汇率风险。传统的汇率风险方面的研究,基本都是从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等我国监管机构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这样的研究主要侧重从宏观的角度来认识和管理汇率风险。本文立足于商业银行,侧重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一个经济主体怎样识别、计量、监控和管理汇率风险。第二,采用量化分析的思路。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发展,涉及外汇的业务种类增多、业务量增大,汇率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中地位不断提升。本文结合我国实际对汇率风险度量进行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提出一些量化分析的思路。第三,数据来自特殊经济背景,对当前研究具有现实意义。2008年,世界经济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外汇市场波动幅度增大,美元汇率在创历史低位后迅速走强,日元汇率持续攀升,欧洲主要货币转升为贬,人民币稳步升值。这样的经济背景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加剧。本文密切结合全球金融危机和汇改的实际情况,运用最新的经济数据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因此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我国经济由计划逐渐向市场转轨,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该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实现通过投资拉动
中国传统数学确实具有实用性特点。但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实用主义而是实践主义,它虽然关注现实世界,但最终落脚点还是超越性的诉求。实用诉求与文化诉求是数学发展的两种重要
意识形态与经济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在历次国家兴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现代政治经济变动史实际上也是各种意识形态相互竞争、破产、重构、更新的历史。本文从意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生产煤炭的国家,也是第一大消费煤炭的国家。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始终维持在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0%左右,预计到2050年这个比例仍
<正> 一进入高三,历史教学的复习性骤然增强,提高历史课堂效益成为文科师生共同的迫切愿望。众所周知,近几年的高考对高三文科生的历史科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文科生成为
办好托儿所、幼儿园,是当前巩固人民公社的关键问题之一,是一项重大的政冶任务。托儿所、幼儿园办好了,孩子们养得好,教得好,妈妈们就更能安心生产。生产搞好了,人民公社也
<正> What is grammar?Grammar is necessary nonsence. ——Jespersen 本文主要谈中学英语语法的“necessary”,而不谈它的“nonsence”。 英语对于我国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门
在中药临床治病、防病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中药饮片.中药饮片在炮制过程中常失去了原药材的形状,炮制后的饮片往往外表、形态、颜色相似,不易区分.又由于全国各地使用时习惯不同
随着美国安然、世界通讯等大公司的会计丑闻的相继曝光,引起了监管当局、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控的担忧。上市银行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质,面临着更
世界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一直低迷不振,而中国的经济却依然坚挺。中国正用8%的经济增长率向世界显示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无疑是中流砥柱。但在看到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