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论生产中的反本质主义思维之商榷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qh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开始在我国各个文化领域中造成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疑也影响到了当下文学理论的生产与发展。于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即是反本质主义思潮。这一思潮对当下文论建设的冲击和影响颇为深刻,乃至于业已影响到了教科书的组织与编排。面对文学理论的这种现实境遇,基于当下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要求与现实当下要求,我们理应对反本质主义思潮进行必要地反思与商榷。以期对当下以及未来中国文学理论的生产进行系统地分析与整合。可以说,这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理层面上对“反本质主义”源起、流派、发展、特质的解析。第二部分是结合个案分析,深入探讨和研究反本质主义文论理念对当下文论教材建设的影响。第三部分是通过对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与韦伯“理想类型”的扩展性研究而得出当下文论生产的可行性路径,即以一种“相对的理性主义立场”来对待其自身的发展演变过程。
其他文献
南宋四大家以诗歌创作而著称,他们的诗歌创作灵感来自于寻常的百姓生活。对于民风、民情的认真把握,是其民俗诗独具魅力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四个部分介绍四位诗人的民俗诗。第一
《摩罗诗力说》是鲁迅早年撰写的一篇重要美学论文。鲁迅的几乎所有主要美学观点在这篇论文都得到了最初的表述。《摩罗诗力说》标示着鲁迅美学思想的初步成型。1924年,鲁迅翻
通常人们在描述20世纪西方文学时,存在着只重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主流文学之间的继承与发展,而忽视大众文化和大众文学的偏颇。本文将20世纪西方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后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