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拓扑绝缘体微结构材料的制备及其相干输运观察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k3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工作采用气固法成功制备了Bi2Te3和Bi2Se3的三角形和六边形的纳米薄片和Bi2Te3-Bi2Se3的异质结构。纳米薄片的横向长度可达20 μm以上,最薄厚度可达6nm;异质结构仍为三角形和六边形,Bi2Se3内嵌在Bi2Te3纳米薄片中。采用同样的思路,利用Bi2Te3和Bi2Se3的混合源,产物将会变成三元的拓扑绝缘体材料BTS。作者利用电磁感应炉把熔点为1857.0℃的Cr蒸发出来,作为Cr源,用以生长含Cr的BTS薄膜。作者制作了四电极纳米结构器件并进行了低温输运测量。测量结果证实拓扑绝缘体纳米薄片中的弱反局域化效应。作者利用HLN公式去拟合弱反局域化的数据可以得到代表着通道数的α和相位相干长度。α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意味着退耦合现象的发生。Bi2Se3中的输运可以用表面体相散射弛豫时间τSB相位相干时间τφ之间的竞争机制来解释,而BTS中的结果要用体相调控两表面模型来解释。
其他文献
超导电性从发现之后就一直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研究重点。除了寻找新的超导体和研究超导体的性质之外,超导的微观机制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重点。BiS2基超导体是最近发现的新型超
声阻抗匹配是超声换能器的核心技术之一,可以提高换能器的性能。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人们深入研究了换能器阻抗匹配的问题,提出了诸多理论,其中最著名的是Mason等效电路理论和KLM等效电路理论,它们至今仍然用于指导换能器的设计。匹配层的设计经历了从单层到双层乃至多层的发展,单层匹配遵循四分之一波长匹配技术,双层或者多层利用耦合共振机制展宽带宽,其中每层厚度也设计在四分之一波长左右。目前最常见的中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