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处在一个四周墙壁上有着人类符号的空间里,人们总会对此有所感知和体验。生活在学校的小学生也是如此,学校墙面符号同样让他们获得不同的感知和体验。研究选用教育现象学的视角去关注校园墙面符号带给小学生的体验,以“回到事物本身”的原则,对这些体验进行深入的解析。研究中选取了学生体验素材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案例,追寻教育者设置的学校墙面符号影响下学生的真正存在,并试着反思学校墙面符号设置的初衷,以在学校墙面符号设置中寻找其教育意义。研究素材来自于小学生的日记、作文以及笔者对学生的访谈,然后整理成文本材料来完整呈现学生的体验感受,最后对素材文本的描述进行反思,逐渐显现研究主题——学生是一个个独特的主体性存在。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存在,首先应对学生的主体性存在有一个全面的理解,然后再从学校墙面符号设置中寻找学生的主体性存在。经研究可以学生的体验素材中发现:1.墙面符号忽视了学生主体对内容的要求;2.规范式的符号内容让学生产生压抑感;3.竞争评比类的墙面符号容易使学生滋生浮躁心理;4.缺乏特色和活力的墙面符号丧失了对学生的吸引力;5.学校墙面符号设置缺乏对学生体验感受的关注等等,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学生在参与墙面符号设置中的缺位,即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存在。总之,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应该被作为一个完整的主体性存在来看待,在学校墙面符号的设置中不能只是一味单方传递信息。最后从学生的素材中得出:学生是独特存在的人,是具有感性的人,是现实中存在的人。基于以上研究,学生的主体性存在和学校墙面符号应得到重新的理解:学生的存在是学校生活内容丰富的基本前提,是学校墙面符号设置的核心原则。教育者要做到关注并尊重理解学生的生活体验,首先必须关注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存在;再者要对教育意义如何在学生身上实现有一个清醒的意识,包括:对墙面符号特有的教育意义有清楚的认识,对教育者在学校墙面符号实现教育价值中发挥的作用有更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