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科股权争夺战是2015-2017年中国资本市场发生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宝能系通过各种资金渠道,尤其是对资管计划的嵌套使用,最终使用430亿元的杠杆资金成功收购了万科25%的股份,成为万科的大股东,但是该行为受到了以王石为首的万科管理层的抵制,从而爆发了长达两年之久的万科股权争夺战,时至今日,因万科独董等人的发声,万科的股权结构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股权争夺战引来了投资者、学术界和监管层等多方面的关注,因为股权争夺战中暴露出我国公司治理、金融监管等方面仍存在部分问题。那么,本文就以万科股权争夺战这一案例为基础,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反收购方法进行分析。首先,本文回顾了反收购相关理论文献和现实案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对反收购措施的态度;二、各国反收购立法的出发点和具体措施;三、我国公司反收购具体案例。通过这三方面的分析总结,为后文对万科股权争夺战中反收购方法的分析及对我国反收购法律制度的建议提供借鉴。下一步,本文详细梳理了万科股权争夺战这一案例,为后文分析万科股权争夺战打下基础;接着,着重探讨万科成为股权争夺标的原因和股权争夺战中发生若干重点事件,并对其中部分反收购措施的合理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之后,本文借鉴外国成熟的反收购方法,如事前防御型方法(分期分级董事会制度、金色降落伞、双重股权结构等)和事中反击型方法(毒丸计划、焦土计划和白衣骑士等),分析该等方法在我国现行的以公司法、证券法为基础的反收购法律体系下,对于万科股权争夺战的作用。之后,对各种收购方法的相关法律规定、操作难易度和反收购效果进行总结,为我国上市公司的反收购提出了建议。最后,本文我国现行的反收购法律体系提出若干建议。在分类总结我国现行反收购法律体系的基础,针对我国反收购的法律体系立法的出发点进行了探讨,指出无论是股东大会中心主义,还是董事会中心主义都有其合理性;无论采取何种出发点,我国的反收购法律体系都有值得完善的地方,本文从收购者和被收购者两方面为我国反收购法律体系提出了若干合理化建议,如强化对收购方的信息披露,加强对被收购方的监管,对部分反收购措施在法律法规中予以明确指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