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中偏常规范的形成机制及其后果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wei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员工个体的行为受到其所处群体、组织规范的约束,相比于正式规范,群体、组织中自发形成的非正式规范对个体行为更有影响力。当员工的偏常行为受到群体规范的支持后,就会更加地泛滥成灾,本文将支持、助长偏常行为的群体规范称为偏常规范。当前组织情境中偏常规范存在形式、形成过程、激活因素及其对组织成员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是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  在梳理规范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规范的内涵与形成过程,区别了规范与制度、文化的关系,归纳了规范的相关理论以界定偏常规范的内容特征。同时,总结了潜规则、非正式制度的相关研究,从概念内涵区分偏常规范与二者的关系。利用深度访谈与扎根理论结合的质性研究方法对组织中偏常规范的表现形式、激活要素及其对组织成员心理与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扎根理论研究基础上构建偏常规范形成机制及其后果的研究模型,依据模型中的关键指标开发测量量表并进行数据调研。  基于问卷调查收集的306份调研问卷,首先采用SPSS20.0与AMOS17.0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以检验调研量表的信效度。其次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探索偏常规范及其对组织成员心理与行为影响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差异性,最后通过回归分析检验了组织情境要素对偏常规范的影响关系。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按照偏常规范在时间序列上发展特性与发展程度的不同表现将偏常规范的形成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孕育阶段、震荡阶段、作用阶段。  (2)对深度访谈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扎根理论三级编码分析,得出组织中偏常规范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生产型偏常规范、财产型偏常规范与政治型偏常规范;激活偏常规范的组织情境要素可提炼为领导方式、制度有效性、组织公平、关系思维和组织伦理氛围;偏常规范对组织成员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会演化为内化、心理损害和退出三种结果。  (3)使用回归分析法检验组织情境要素与偏常规范的关系,发现领导方式、组织公平、组织伦理氛围、制度有效性对偏常规范有显著负向影响,关系思维对偏常规范有显著正向影响。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方式,大规模定制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得到应用和推广。实践证明,它能够有效的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定制化已经
随着我国经济向创新型经济的转型,创新作为主要的驱动力,在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医药生物企业的高技术特点决定了其对创新的要求也更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