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私募基金作为国内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整体规模已达6000至7000亿元,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升级换代,促进证券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方面都有具有积极意义,然而由于法律主体地位不明确、监管机制不完善和公信力缺乏等原因,一直处于尴尬的边缘境地。与此同时,公募基金正稳步的扩大着自己的市场份额,但也暴露了基金经理人利益约束弱化、激励约束机制不足等弊端;由于国外的私募基金也在国内的股权投资领域跑马圈地,高歌猛进,甚至已威胁到国家安全和产业安全,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于是发展私募基金特别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又一次被推到了前台,渤海产业基金的成立,是否意味着私募基金的春天也即将来临。本论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BP投资管理公司运行机制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有助于为其他私募基金提供借鉴,同时为私募基金的监管立法和监督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论文第一章对私募基金进行了定义和分类,指出私募基金在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完善投资者结构、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对银行的依赖,增加融资渠道等方面的现实意义,规范发展中国私募基金对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的发展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第二章通过数据、图表等方式对国内外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和运作方式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分析,表明了私募基金在全球乃至中国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机构投资者,同时指出了私募基金在公募基金和国外私募基金双重挤压下不利局面。
第三章,本论文对一个实际运作的私募基金——BP投资管理公司组织架构、资金来源和投资领域等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公司目前面临的非阳光化制约基金规模扩大、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和资金渠道的匮乏、运行机制有待提高、流动性风险突出、缺乏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等系列问题。
第四章,本论文通过借鉴国外私募基金,投资银行的先进管理手段和流程,提出通过调整现有组织架构,强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和完善各部门职能、完善和健全投资管理流程、规范合同契约、加强流动性管理、健全用人机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等系列手段来解决BP投资管理公司目前的现实问题,并对我国规范和发展私募基金提出了初步建议。
本文广泛查阅了国内可能涉及私募基金的法律法规,理论联系实际,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行了详细阐述,突破了以往研究更多注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而忽略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老套路,通过对BP投资管理公司运作问题的解决,指出了私募基金的发展方向将是多业务并重的全能投资银行,希望能给那些关注私募基金的研究者和管理者提供一些帮助。鉴于本人才疏学浅,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欢迎批评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