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和旅游吸引力的根本来源。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正在持续快速增长,旅游景区作为旅游资源的聚集地和集中展示地,在整个旅游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更加重要和突出。与此同时,由于长期以来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复杂,条块割据、部门垄断的特征明显,加之普遍存在的区位制约、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和人才匮乏,使得中国旅游景区的发展严重滞后,市场经济适应性差,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难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难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和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和外资为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前景和巨大投资潜力所吸引,希冀进入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景区经营管理领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旅游景区不断探索新的运营方式,景区经营权出让的发展势头强劲,出让的范围不断拓展^景区运营日益多样化、公开化、市场化。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众多的问题,如景区遭遇掠夺式开发,可持续发展面临威胁:景区资源价值被低估,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等。因此,寻找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旅游景区运营模式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以中国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回顾和总结中国旅游景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指出当前景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两个层面。其次借鉴国际上旅游景区运营的成功经验,以产权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景区生命周期理论、外部性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旅游业的自身特点,提出我国旅游景区有必要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以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之后针对市场化运营的概念和方式作重点阐述,并选取安徽的黄山景区、四川雅安的碧峰峡景区和贵州的马岭河景区为案例,着重分析旅游景区市场化运营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如何有效实现我国旅游景区的市场化运营提出相应的建议。希冀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对我国旅游景区的经营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