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田野调查法、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方法、比较法等方法,对山东莱芜方言差比句系统进行较为全面的描写和分析,力求展现山东莱芜方言差比句所具有的显著特点,呈现莱芜方言差比句的全貌。全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莱芜区的地理、人文以及方言概况,然后对莱芜话语音系统进行描写,概述了与本文相关的研究成果,交代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方法,并对本文的语料来源、使用符号等进行说明。第二章:对莱芜方言差比句语序类型进行考察,按照差比标记的位置,将莱芜方言差比句分为前置标记差比句、后置标记差比句和无标记差比句。其中,前置标记差比句包括“比”字差比句、“伴”字差比句、“跟”字差比句、“照”字差比句四类,后置标记差比句包括“起”字差比句、“似”字差比句和“的”字差比句三类。本章主要对每一种差比句式的比较项、比较标记、比较结果等进行了详细描写和分析。第三章:描写了莱芜方言的否定差比句,包括“不”类否定差比句、“没□[mu35t(?)i?0]”类否定差比句和反问语气表否定的差比句。本章在对每一类差比句进行描写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不”类否定差比句和“没□[mu35t(?)i?0]”类否定差比句的异同。最后探究差比句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之间的不对称现象。第四章:在对差比句系统描写的基础上,从历时与共时角度探究了前置差比标记“伴”“跟”“照”和后置差比标记“起”“似”“的”的来源与形成,并且运用语法化相关理论分析了它们能够成为差比标记的可能性和理据性。第五章:结语部分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并指出论文的创新之处、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