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梗阻性黄疸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病因上涉及胆道结石、胆道及胰头肿瘤等多种疾病。通过外科手术达到祛除病灶、引流胆汁和降低胆道压力,是梗阻性黄疸主要的治疗手段。尽管辅以强力抗生素的应用,但各种感染、脓毒血症、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依然是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的常见并发症及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梗阻性黄疸状态下肠粘膜屏障受损,通透性增高,是导致脓毒血症、多器官衰竭的重要因素。因此,探讨梗阻性黄疸时肠粘膜屏障损伤的有效防治方法及其作用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肾上腺髓质素(AM)是1993年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中分离出的一种血管活性肽,之后被发现广泛分布于全身多个组织器官,具有包括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调节水盐代谢、抑制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理调节功能,而肾上腺髓质素结合蛋白-1(AMBP-1)可以通过与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相结合,促进AM与其受体结合,具有明显增加AM活性的作用。研究发现,静脉给予AM/AMBP-1,可以明显减轻梗阻性黄疸并发脓毒血症大鼠组织器官损伤及全身炎症反应。然而,AM/AMBP-1是否通过改善梗阻性黄疸后肠粘膜屏障功能,进而达到降低全身炎症反应及脓毒症的发生,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补充AM/AMBP-1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以便为梗阻性黄疸继发肠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策略。材料和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n=16):假手术(Sham)组,梗阻性黄疸对照(Vehicle)组,梗阻性黄疸治疗(AM/AMBP-1)组。于胆道结扎术后第六天,AM/AMBP-1组大鼠经股静脉微量泵持续输入AM(24μg/kg BW)和AMBP-1(80μg/kgBW),Vehicle组予以泵注同等剂量的注射用人血白蛋白(104μg/kg BW)。24小时后取材检测各项指标。通过检测经回肠吸收进入门静脉血中FITC-D浓度的方法,来评估肠粘膜通透性,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肝酶谱(ALT、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TNF-α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小肠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小肠组织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光镜下采用Chiu’s评分法评测小肠粘膜损伤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Vehicle组及AM/AMBP-1组大鼠肠粘膜通透性明显增高(P <0.05),血清TBIL、ALT、AST,以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P <0.05),小肠组织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及凋亡指数明显增加(P <0.05),肠粘膜损伤评分增加(P <0.05)。与Vehicle组比较,AM/AMBP-1组肠粘膜通透性明显降低(P <0.05),血清TBIL、ALT、AST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TNF-α的水平显著下降(P <0.05),小肠组织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和凋亡指数明显减少(P <0.05),肠粘膜损伤Chiu’s评分明显减轻(P <0.05)。结论:1.补充AM/AMBP-1显著降低了梗阻性黄疸大鼠肠粘膜的高通透性状态,改善了肠粘膜屏障功能。2.补充AM/AMBP-1明显抑制了梗阻性黄疸大鼠小肠组织的细胞凋亡,进而达到维持和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作用。3.补充AM/AMBP-1显著降低了梗阻性黄疸大鼠血清TNF-α水平,减轻了全身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