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治疗失败或成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人树突状细胞功能的不同,并探讨干扰素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受试者(包括正常人4名、拉米夫定治疗成功患者5名、失败患者7名)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后,再分离出T细胞,培养剩余的单核细胞,用IL4和GM—CSF刺激7天使其增殖分化为非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然后将一部分imDC移入24孔板混合组织相容性T细胞并在TNFα刺激基础上加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或干扰素α—1b,培养5天后观察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状况以及细胞因子IL—12p70,IL—10和IFNγ分泌情况,比较各组之间有无不同;另一部分imDC用TNFα刺激成熟后与分离的组织相容性T细胞进行混合培养5天后用MTT法计算其刺激指数。 结果:IL—12p70作为树突状细胞主要分泌的细胞因子,会因为干扰素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共同刺激而升高,但治疗成功和失败患者最终程度没有正常人高,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单独刺激正常人树突状细胞会引起IL—12p70分泌减少,但两组患者IL—12p70分泌不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影响,正常刺激下正常人和拉米夫定治疗成功患者IL—12p70分泌没有差异,但均高于治疗失败患者:IFNγ在正常人树突状细胞培养中明显高于两组患者,它也会因为干扰素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共同刺激而升高,治疗成功患者IFNγ分泌水平高于治疗失败患者,低于正常人分泌水平;对于治疗失败患者,IL—10会因为干扰素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共同刺激而升高,但在正常人和治疗成功患者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