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丁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i680296168029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治疗失败或成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人树突状细胞功能的不同,并探讨干扰素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受试者(包括正常人4名、拉米夫定治疗成功患者5名、失败患者7名)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后,再分离出T细胞,培养剩余的单核细胞,用IL4和GM—CSF刺激7天使其增殖分化为非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然后将一部分imDC移入24孔板混合组织相容性T细胞并在TNFα刺激基础上加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或干扰素α—1b,培养5天后观察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状况以及细胞因子IL—12p70,IL—10和IFNγ分泌情况,比较各组之间有无不同;另一部分imDC用TNFα刺激成熟后与分离的组织相容性T细胞进行混合培养5天后用MTT法计算其刺激指数。 结果:IL—12p70作为树突状细胞主要分泌的细胞因子,会因为干扰素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共同刺激而升高,但治疗成功和失败患者最终程度没有正常人高,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单独刺激正常人树突状细胞会引起IL—12p70分泌减少,但两组患者IL—12p70分泌不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影响,正常刺激下正常人和拉米夫定治疗成功患者IL—12p70分泌没有差异,但均高于治疗失败患者:IFNγ在正常人树突状细胞培养中明显高于两组患者,它也会因为干扰素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共同刺激而升高,治疗成功患者IFNγ分泌水平高于治疗失败患者,低于正常人分泌水平;对于治疗失败患者,IL—10会因为干扰素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共同刺激而升高,但在正常人和治疗成功患者没有
其他文献
采用苯酚硫酸法、酸性染料比色法以及硝酸铝比色法分别测定并比较不同生长龄铁皮石斛茎与叶中总多糖、总生物碱及总黄酮的含量差异,为铁皮石斛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
<正>JJG62-2007《塞尺》检定规程已实施3年,虽然检定方法比较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在此对塞尺片厚度值测量和使用塞尺的相关事宜浅析如下:1、塞尺片厚度值测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与扩张,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在我国的外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中,外资结构与产业结构互为影响。本文从外商直接投
两种深度 中国音乐在审美品格上的第一个特征,是它那惊人的幽婉、深邃,听起来有一种“追魂击魄”的效果,它直接透过你的感官,钻入你心灵的底部,去轻轻地撩拨你那根最隐秘、
2007年7月至2008年这段时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呈线性增长的态势,涨幅一直维持在5%以上,形成通胀压力。本文先分析了天津市CPI指数的现状以及天津市CPI变动的影响因素,然后根
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对于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检测度、灵敏度、检测成本与便携性等方面有诸多优势。该文综述了DNA电化学生物
本文利用2009年5-9月跨越春夏秋三季的兰州地区的MODIS卫星产品资料,SACOL站实测资料,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兰州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特征以及AOD与水平能见度的4种常
目的:从本实验室保种的重组质粒pBK-CMV-SjiGST中扩增出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6 kDa谷胱甘肽-S-转移酶(SjGST)编码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分别诱导表达本实验室保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