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权与私权的冲突及其解决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o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除前言和结论外,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公权是一种权力,是由国家依法赋予、并由国家强制力作后盾、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谋取公共利益为目的的一种国家强制权力;私权是一种权利,是与公权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系指有关社会主体在社会生活中所享有的各方面权利。二者相比,公权具有强制性、法定性、公共性和不平等性;私权则具有脆弱性、任意性、利己性和平等性。公权是私权的保障器,私权是公权的来源,它们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缺一不可。离开了公权,私权便无从实现;没有私权,公权也就失去存在的基础和价值,并会变成奴役人们的工具。 第二部分笔者分别从公权力的来源、行使和权力保障权利三个视角论证了公权与私权间存在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进一步从立法、执法等层面阐释了这种冲突在我国的具体表现,包括公权对私权的过度干预(即积极干预)、公权对私权的消极对待、以及从违宪立法层面上所体现的公权对私权的违法干预。 第三部分笔者结合我国目前公权与私权的冲突现状,以及公权与私权冲突的必然性,提出了解决我国公权与私权冲突的机制构想。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从观念上树立“私权神圣”和“法治”的理念。这主要是通过对国民进行广泛的舆论宣传和系统的、全面的理念宣传教育入手,包括从孩子的启蒙教育入手,去着重培养对平等、秩序、公德、尊重他人和法律的感性认识,以及对法律职业工作者进行专门的深层次理念教育。第二,从立法的层面上体现“私权神圣”的法律理念,包括在宪法中明示“私权神圣”的法价值取向和法治理念,明确宪法是我国公民权利保障的基本法和一切执法行为的最高准则,规定凡与宪法相抵触的一切权力行为均无效,包括立法行为。同时合理定位公权与私权。具体表现为:一是加大对私权的保护立法。以宪法为原则,加大对法定权利确认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保护立法,增强对私权的保护力度;二是完善权力制约立法,包括完善人大对司法权的监督立法、司法中立原则的
其他文献
信息社会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范畴,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数字化生活方式不仅引起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建筑与都市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设计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是衡量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决定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
X射线底片的评判,一直由检测人员根据透照的底片逐张进行分析评定,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文章通过焊接缺陷的特征分析,提出了利用计算机自动检测作为区分条形缺陷的判据,对实现X射线
本论文主要考察了克林顿政府对华“接触”政策出台的理论根据和现实基础以及宏观背景,其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和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实施,以及该对华政策的目标、实质和对
自荣维东教授在《交际语境写作》中对交际语境写作理论进行研究后,国内涌现出大量关于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的理论研究。从这些研究中,笔者发现很少有研究者运用交际语境写作理论来针对某种写作文体类型展开实践研究。针对此现状,笔者将结合交际语境写作要素及记叙文写作要点,对交际语境写作视域下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进行研究。在绪论中,主要说明论题的研究起源及本次研究的意义。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交际语境写作的文献资料,界定
船舶在海上航行时,不可避免的要受到风和浪的作用,那么它们的稳性能否达到要求,它们的倾覆概率又是多少呢?这个问题一直是船舶界研究的重点。以往的研究一般是将风的作用看作
在我们这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要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实现全社会范围内充分、合理的就业,使就业人员具有就业能力和职业资格,就必须快速有效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这一重
当变动成为常态,不可预测性已成为企业所面对的未来事实,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到传统的运行规则,使得以往的假设不再有用。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考虑“未来”。他们必须假设十
自 1994 年中国联通成立以来,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就形成了两家运营商并存的局面,这种局面至今已经维持了超过十一年。在中国联通努力追赶中国移动经营业绩的同时,我们看到它
本文以管状空间内气体爆炸理论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矿井巷道瓦斯爆炸的传播规律。本文研究由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研究矿井瓦斯爆炸传播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