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殊动产是指那些具有可移动性,但与其他动产相比通常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法律规定其物权变动以特殊的公示方法,即物权变动方式采用动产和不动产公示方法相结合策略的动产。特殊动产的范围包括船舶、航空器、机动车。特殊动产由于在日常生活中适用普遍且通常又具有较大经济价值,采用一般动产的公示方式不足以对特殊动产物权进行有效保护,大多数国家对特殊物权变动均在一定条件下采用登记的方式予以补充,而根据登记效力的不同,又有登记生效主义和登记对抗主义之分。本文论述的核心是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的规则模式,从特殊动产的概念和范围入手,对我国现行特殊动产公示制度进行考察,分析了实践中存在较多争议的问题,即“交付是否为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的必要条件,如何确定‘善意第三人’以及特殊动产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在探讨我国特殊动产物权变动模式不足的基础上,提出规范我国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的登记制度及构建特殊动产物权登记事前救济模式的建议,以起抛砖引玉之效,推进我国特殊动产物权变动法律制度的完善,健全我国物权法律体系。全文除引言外,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特殊动产物权变动概述。从动产与不动产的划分入手,引出特殊动产的概念和范围,接着介绍了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的要件和方式,阐述了特殊动产物权登记性质、效力和功能。第二章是我国特殊动产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主要论述了我国特殊动产登记制度的确立,分别介绍了我国现行法律对船舶、航空器及机动车物权登记的规定,进而论述了我国《物权法》对特殊动产物权变动采纳登记对抗模式的必要性。第三章是我国特殊动产物权变动规则探讨。在前两章论述的基础上,首先对登记对抗主义在实践中产生的争议进行探讨,提出适用方式;其次在分析我国特殊动产物权变动模式不足的基础上,提出规范我国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的登记制度及构建特殊动产物权登记事前救济模式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