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愈加频繁,但是,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农产品贸易采用保护政策。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保护的背景下,分析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决定因素对于理解和评价现行政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在分析各国贸易政策制定中有广泛的运用,该分析方法将政府行为个人化,把政府看作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同时考虑各种利益集团的影响,确定政府的最优贸易政策。本文运用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厘清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重要因素和影响途径,确定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最优政策;通过分析2000-201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政策走向和实施效果,科学评价现行政策。通过模型分析我们知道,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因素很多,包括国家农业战略、利益集团、农产品质量、农产品生产资源禀赋、外国政策和国际规则等。从模型中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一是现阶段我国的最优农产品贸易政策是贸易保护,这是因为在现行的约束条件下,可选择的政策空间是贸易保护,而且贸易保护政策可以实现政府效用最大化;二是农产品贸易保护并不是越高越好,本文将农产品质量加入到政府的效用函数中,可以得出政府的最优政策是适度保护,而且随着政府对于农产品质量的越加重视,农产品贸易保护的力度会逐渐放松。通过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和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四点结论:一是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符合适度保护的结论,农产品贸易保护力度在近年来呈下降的趋势;二是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关税保护力度稍显不足,更多通过非关税壁垒来起保护作用;三是从农产品贸易保护效果看,在现行农产品贸易政策下,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并没有受到很大打击,国内的农产品产量和价格呈稳步增长势头,农产品贸易保护的效果很好;四是通过对1990-2013年相关影响因素的代表变量的年度数据计量分析,验证了本文的理论框架,农产品生产的政治利益、农产品质量、利益集团和国内资源约束都显著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有结构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