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水平对群体参照效应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baba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构念分为个体自我(个体层面的特征)、关系自我(基于和自己有重要关系的他人)、和群体自我(基于自我认同的群体)。正如典型的自我参照加工任务需要被试对与“自己”的有关信息进行加工那样,对被试来说,参照其本人所认同的群体进行加工实际上是针对与“我们”的有关信息进行加工,群体自我作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有着与自我同样高度精细化的结构,从而导致了群体自我相关信息的优势效应,即群体参照效应。所以,群体参照效应反映集体自我的取向,即是否认为自己所归属的内群体是个体自我概念的一部分,进而对与集体自我相联系的信息产生记忆优势效应。   社会认同是对群体成员身份的认同,群体参照效应是对群体成员身份认同基础上的记忆优势效应,二者都可以归结为集体自我的取向问题。以往研究均是分别对二者进行考察,且仅是对单一认同条件下集体自我的群体参照效应进行探讨。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多重身份的叠加,并非只存在单一认同条件,当两种认同条件共存,参照加工的两个群体对个体同等重要时,这种对比条件下是否依旧会出现群体参照效应呢?如果出现,个体会倾向于哪一个群体呢?而流动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流动群体,因流动造成的环境改变,他们在保持农村认同的同时又发展出对迁入城市的认同,使他们介于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其对城市和农村的双重认同水平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根据流动儿童对城市和农村认同水平的综合测量,我国流动儿童中最常见的认同水平为同化和分离,还有部分的流动儿童属于边缘化水平。那么其对城乡的认同水平对其群体参照有着什么样的影响昵?因此调查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水平,并进一步探讨不同认同水平其对城乡群体的群体参照效应,对了解他们的群体认知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合,及早做出干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于上述思考,通过比较不同社会认同流动儿童的城乡群体参照效应,考查不同社会认同水平对流动儿童群体参照的影响。研究一采用流动儿童基本情况问卷、社会认同量表,考查了流动儿童社会认同情况以及不同社会认同水平的分布;研究二考查在词语材料时上不同社会认同水平流动儿童的群体参照效应;研究三,考查在图片材料上不同社会认同水平流动儿童的群体参照效应。   通过以上三个研究,结果显示:   (1)流动儿童社会认同认同状况大部分处于同化或分离状态,其流动时间等对社会认同状况具有一定的影响。   (2)不同认同水平的流动儿童在词汇上对农村和城市两个不同参照群体的群体参照效应不同,同化水平下城市群体参照效应大于农村群体参照效应,分离水平下反之;整合和边缘化水平下城乡群体参照效应无差异,且流动儿童在词汇中表现出对正性词语的积极效应。   (3)流动儿童在图片材料上对认同群体相关信息未能表现出与词汇相似的记忆偏好。   (4)流动儿童图片记忆效应优于词语记忆效应。
其他文献
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青年亚文化最早在欧美形成并迅速流行,随之通过大众媒介迅速传播。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多元化,西方价值观、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及青年亚文化,对我
第28届男篮亚锦赛于2015年9月23日在湖南长沙拉开帷幕,10月3日结束。中国男篮以9场比赛全胜的佳绩,夺得冠军,顺利获得参加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夏季奥运会的参赛券,顿时让全
研究目的: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力活动的缺乏越来越普遍,由此带来的人类身心健康水平的日益下降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社会问题。因此引发的人类心
Oxide metallurgy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at Baosteel for improving the heat affected zone toughness of steel plates for high heat input welding.After de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