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中学生学校疏离感与同伴人际信任的关系及教育策略帮助中学生减少学校疏离感的影响,处理好同伴人际关系,适应学校环境,建立良好人际信任关系,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有所获益是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在对学校疏离感和人际信任的概念、结构、发展模式、测评工具及研究现状进行述评的基础上,选择天津市某区级重点中学307名,收回有效问卷270张,并以此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ASAS)与人际信任量表(ITS)为测量工具对中学生学校疏离感和人际信任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深入研究。探讨了中学生学校疏离感与同伴人际信任的关系;人口统计学(性别、家庭结构)中学生疏离感及人际信任的状况;疏离感和人际信任的年级差异等内容。采用SPSS.18进行调查数据的处理,并且进行数据的信度、效度、相关、方差等多角度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多重比较后得到以下结论:数据的结果表明人口统计学方面家庭结构、性别及年级对学生疏离感和人际信任无显著影响。但特殊信任因子中在对父母及家庭成员的信任度上,具有高三年级与高二年级差异极基显著,高一年级低于高二年级差异显著的特点。在一般信任因子中,高三和高一差异显著,因此高三年级学生对无直接关系人群的信任感高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根据以上研究,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提出减少学校疏离感,增进同伴人际信任的方法和教育策略。1.应更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其引发的系列问题。有效净化社会环境。2.学校教育从内部到外部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利用多种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预防心理问题发生。3.了解自我身心发展特点,调整行为方式,降低疏离感,加强人际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