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和谐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勾画的美丽图景,也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与价值追求。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明确提出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目标,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我党在本世纪新的执政理念。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在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集中全党智慧、代表人民利益,对建构和谐社会又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然而,在现阶段,由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经济繁荣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产生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的现状,对人类的固有思维提出了巨大挑战,同时也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和密切关注。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笔者试图从现代生态思维的视角,来探寻解决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为我国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的建构,提出新的方法论和新的途径。在对现代生态思维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理论综述的基础上,本文从生态思想史的角度,对古今中外有关或涉及到生态思维(思想)与和谐社会的论述做出了梳理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现代生态思维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其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现代生态思维的和谐共生、公平正义、整体协调、生态整合等观点可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另一方面,社会和谐可促使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或消除。再者,人们树立现代生态思维的生态思想观念可以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从而使人们能够广泛地加入到环保事业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去。同时,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了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代生态思维的系统思维、开放思维、目标思维三特征。另外,我国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面对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现实。如何化解这些现实问题,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在目前,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层面的现代生态思维应对,是时代需要和必然选择。因此,笔者在论述了现代生态思维与建构和谐社会相互关联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实际存在的问题,归纳了现代生态思维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以期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