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习者能够在全球化的社会下顺利完成交流,即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是构成文化的载体,相对于语法和句式,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且具有更高的文化负载力。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学生能否掌握词汇的文化意义对其习得文化具有重要作用。过去的研究很少针对跨文化敏感度与英语文化负载词汇的关系,且研究对象集中在大学生或是海外学生间的对比中。众所周知,初中生已经接触和习得了一定量的词汇。除了一些基础词汇外,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培养初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的要求。因此,如何促进初中生有效掌握文化负载词汇至关重要。本文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支撑,重点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情感因素——跨文化敏感度。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敏感度对于学生能否有效习得文化负载词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答了三个问题:1.初中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实际情况如何;2.初中生英语文化负载词汇习得的实际水平如何;3.初中生跨文化敏感度和英语文化负载词汇习得的关系是什么。本研究挑选了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中学初三年级共2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和文化负载词汇测试卷进行测试,并借助SPSS 22.0统计和分析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和文化负载词汇习得的水平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处于中等层次,但文化负载词汇测试结果不理想。根据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发现跨文化敏感度对文化负载词汇习得会产生影响,二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即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越高,文化负载词汇习得的效果就越好。通过研究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和学生都要进一步提高对文化教育的关注。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方式达到提高学生文化负载词汇的习得效果,从而达到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目标。根据调查所得数据作者阐述了本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并给出相应的教学与学习建议,旨在提高初中生跨文化敏感度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后,阐述了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局限性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