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互联网科技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传统金融业务也受益于互联网便捷、高效的特点。例如,“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服务于传统金融机构。我国的金融业也逐步进入互联网时代。目前互联网技术渗透至金融服务的各个方面,也蕴含着诸如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大量的风险。同影子银行相似,互联网金融风险也具有期限错配、高杠杆性、高传染性和系统性等特征,如不进行有效监管,将给我国金融体系带来重大风险隐患。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对影子银行的范畴进行了界定,也将互联网金融划入其中,也对影子银行的风险监管提出了要求。总体而言,由于目前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缺乏清晰认识,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也没有形成体系,因此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并不明确。本文从互联网金融表现出的特点出发,将互联网金融作为影子银行一部分进行分析。基于影子银行的风险视角,分析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并用数据表现出具体特征,分别分析各类风险的应对措施,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章为导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同时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第二章对互联网金融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简单介绍。第三章运用数据分析法,通过数据表现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第四章基于影子银行的视角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比影子银行风险,分析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点并进行总体评价。第五章介绍了我国当前的监管现状,分析监管难点。并介绍了部分发达国家的监管手段。第六章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构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