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进一步分析MS的各组分、Hp感染的交互作用与CIMT的关系。探寻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危险因素,进而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线索。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度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查体中心体检人员,通过内科问诊、生化检查、C-13呼气试验以及颈动脉彩超等方式收集体检人员的Hp感染、CIMT、空腹血糖、血脂、血压等相关信息。采用STATA 13.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应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MS及其各组分、Hp感染及其交互作用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共纳入符合条件的调查研究对象2279例,其中男性1439例,女性840例,年龄在20-80岁之间。男性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60.9%VS46.4%)。各年龄组间CIM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1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高于非MS患者(71.4%VS53.6%),OR=1.50(95%CI:1.10~2.04)。Hp感染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OR=1.04(95%CI:0.87-1.25)。MS合并Hp感染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73.8%)高于正常组(53.4%)、单纯MS 组(68.2%)以及单纯Hp感染组(53.7%),OR=1.74(95%CI:1.14~2.67)。3.高尿酸血症组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高于正常组(67.0%VS 54.60%),OR=1.69(95%CI:1.19~2.3)。高血压组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检出率高于正常组(71.90%VS44.80%),OR=1.78(95%CI:1.46~2.18)。高血糖或(和)糖尿病组的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检出率高于正常组(77.0%VS 52.90%)OR=1.83(95%CI:1.31~2.57)。其它代谢综合征的组分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无相关性。4.根据性别进行分层分析后,女性人群中高尿酸血症、MS与CIMT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且Hp感染合并MS与CIMT的相关性也无统计学意义。无论男性还是女性,Hp感染合并高血糖或(和)糖尿病与CIMT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年龄分层后,对于≤45岁和≥60岁的人群而言,高血糖或(和)糖尿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MS可能是CAS的危险因素,Hp感染与CAS的发生没有统计学相关性,当MS合并Hp感染时,CAS检出率增高。2.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可能是CAS的危险因素,且合并Hp感染对CIMT变化具有协同作用。高血压以及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尤其注意CAS的预防。3.高血糖或(和)糖尿病与CIMT密切相关,BMI、TG、HDL-C可能不是CAS危险因素。